第一章 不語將軍(1 / 2)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條龐大的神魚住在海洋裏.它一沉一浮可以攪起瘋狂的台風,它一呼吸一吞吐可以掀起滔天的海嘯.它不喜歡海洋總是仰望藍天羨慕夜空中的星星,它是最初的追星始祖.因為它沉迷於追星不小心被漁人的釣餌鉤住,幾乎丟命.後來雖然掙脫釣鉤卻元氣盡傷,奄奄一息.就在它生死攸關之際,一顆璀燦的星星從天隕落到神魚身邊,星星的光芒和熱量使神魚起死回生.從此再也見不到神魚了,海裏矗立起一塊如神魚般龐大狀似星星的巨石-當地人叫它星魚島.故事開始於大清王朝中後期的鼎盛時代.在京城,皇城根下有一清雅棋社"不語將軍".棋社主人五十歲左右,麵目超然,步履輕捷.明眼人看出輕功了不得.棋主人姓祖名德,沒有家眷,與兒子同住.兒子名慧慈,像女兒名,又如法號。

"孩子母親故去的早,取女兒名好活."父親祖德總是這樣回答別人的好奇.

慧慈與同齡小夥相比,身材瘦削,十分骨感."要是女兒,一準兒大好佳人呀!"別人總是想入非非.

其實,對慧慈想入非非的當數吳心。吳心是棋社的常客。來棋社的都是京城出名的手談高手。吳心是高手中的高手,是楚河漢界無語戰爭的巨頭之一。每年一次秋季的象棋大賽場設在“不語將軍”棋社。吳心躍躍欲試,大有席卷千軍,獨占鼇頭之勢。與吳心旗鼓相當,難分伯仲的是曹仁義。他倆對壘針鋒相對,難分難解,經常以和棋告終。但吳心並不把曹仁義放心上,他一直希望能與棋主之子慧慈一決高低。慧慈年齡大約十八、九歲,可他眼睛給人一種世外的、遠離塵寰的距離感。他的心似乎在另外的空間徜徉。仿佛,他與生俱來的天性使他總在入定中。沒人見過他喜怒和哀樂,沒人聽過他講話。。。也許,他真是聾啞人-街談巷議早已如此傳說。

吳心可不相信道聽途說。他第一次來棋社在去年的此時,正是春末夏初。棋社門庭清靜素雅,沒有莊重的石獅把守,門前綠樹成蔭。門兩側掛棕色豎匾,上書“勝敗尋常事”“得失平庸心”,橫匾大大的兩字“不語”。進門一影壁,一麵書“將”,一麵書“帥”。影壁與棋社之間有一小塊鵝卵石鋪設的石徑,石徑兩邊芳草茵茵,一片碧綠。棋社寬敞豁達,房間結構以唐式建築為模式,卻未拘泥古人意圖。擺放木製地板上的棋桌略高,對弈的雙方可以盤腿穩坐。每張棋桌上刻有棋盤,楚漢分明。四壁懸掛書畫條幅,其中一豎幅格外醒目:高山流水知音不語。

棋社後麵是棋主家人居處,隻是時下流行的四合模式。但是,四合院落正中竟然矗立一幢二層繡樓。此般建築,整個京城也是獨一無二。吳心一邊納罕一邊觀賞,這時,棋主之子-那位傳聞頗多的慧慈,竟然,竟然從繡樓走出!

吳心迅速閃到一棵粗壯的柳樹後,悄悄打量這位養在繡樓中的慧慈公子。慧慈的裝束、發式與大清王朝的青年公子基本一樣,腦後也垂著長長的辮子,但他前額卻黑發濃密像女子發型。也許深居簡出不著風雨的緣故,慧慈肌膚如玉,晶瑩透明。身上寬大的月白長袍更使他有一種玉樹臨風,翩翩欲仙的感覺。他走過來了!步子不緊不慢,卻迅捷輕盈。隻是似乎弱不禁風猶如女輩。祖德將愛子當女兒養育,真真不可思議-可惜!

吳心狡黠的一笑:讓我試他一試。他閃電般跳到慧慈身後,伸出左手直奔慧慈後肩。瞬間,一枚牙簽樣尖銳的小鏢已抵吳心喉頭,吳心拍向慧慈的左手停在半空,整個身體本能的後仰,腿下卻腳踏實地平穩的立住。慧慈回首,眼睛不看吳心卻望著柳樹,手裏的小鏢還頂著吳心。吳心屏神靜氣,不驚不懼,不知死活地望著慧慈掌握小鏢的纖纖玉指:“如此仙家風采應輕撫絲弦,柔歌曼舞於繡樓,怎能爭強鬥狠作踐天賦?哀哉!”慧慈臉色一片紅雲,慢悠悠收回小鏢,轉身離去。吳心一步跨到慧慈麵前,“為什麼不講話?裝聾作啞回避什麼,我吳心就愛打破砂鍋。我一定要明白你。。。”慧慈站定,目不轉睛得望定吳心。嗬!吳心不由自主,倒退一步:慧慈眼睛不波不瀾,寧靜如水。吳心在慧慈眼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我隻想與你一決高低。你熟讀兵法,知此知彼決戰前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