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冊絹冊裏記錄的是專門鑒定字畫,玉器,瓷器之類的技術,朱笑東靜下心來後,倒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一邊看一邊又對照那玉塊來鑒定。
從這絹冊裏看到的東西,朱笑東才發覺,他對玉器的了解有多麼匱乏了。
玉有軟玉和硬玉之分,玉的名稱是來自於軟玉,其中以西域的和田玉為最佳,因其質地堅硬,顏色璀璨,有石中之王的稱號,玉石價值本已不菲,再經過名匠高手的雕刻加工,就變成價值連城的寶物。
硬玉則是緬族境內所產,看到這些記載,朱笑東也弄明白了,古時候的帝皇將相對硬玉,也就是現在所稱的翡翠並不看重,價值也不高,最喜愛的是名匠雕刻的上等軟玉作品。
古時的西域其實就是新疆西藏,和田玉是新疆的特產,朱笑東再不懂也聽過的,古人喜歡玉是由儒家所講究的“君子必佩玉”的說法,所以古來的人,但凡有錢有勢的,無不是男子戴玉佩,女子戴玉琢,其實是顯示身份和財富而已。
玉的鑒定是用看,聽,測等手法,看是看玉體的透明度,油脂光澤,聽是聽彈其的聲音,音脆則是真玉,聲音悶啞則是假玉,劣玉,測則是用玉去劃別的物器,因為玉的硬度高,通常是劃別的物體能留下痕跡,而玉本身不會有損傷。
朱笑東對這個還是懂,古時沒有玻璃,而現在最常見的玉測就是在玻璃上劃一下。
但現在朱笑東卻發現他對這玉的鑒定占了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他的眼光透入玉石裏一兩分後,對玉的質地分析和比較就更有力。
做假的贗品,無論是哪一種,字畫也好,瓷器也好,玉器也好,做的都是表麵,表麵做得再真,裏麵也是假的,要是裏麵都做成真的了,那就不是贗品了。
而現在任何一種鑒定方法,都不能把鑒定品打碎或者劃破,都是以不傷原物來進行鑒定的,當然,如果取出原物裏麵的成份來進行化驗,那其實就是最好的鑒定方法了。
朱笑東發現他的眼睛視線可以透入淺淺一層,這比任何科技儀器都要好用好使,而且儀器又怎麼能像人的眼睛一樣方便?
以前的朱笑東是個完完全全的紈絝子弟,其實他本性基礎還是很聰明的,隻是從小在富貴的環境下成長,這才養成了那種性格。
而現在在絕境死地中,反而是靜下了心,專心致誌的看起絹冊來。
餓了就喝水池中的水,抓小怪魚吃,而眼睛也越來越明,如果按一天吃三次的次數來算,朱笑東算起來吃了十多次了,在洞墓裏不知天時年月,但是估計可能過了四五天了。
頭盔上的照明燈早已經沒有電了,但朱笑東的眼睛卻是如在白晝一般,石壁裏都能透視進幾十厘米的深度。
在這段時間中,朱笑東把整個所在都仔仔細細的檢查了好幾遍,確定沒有進路和退路後,他也死心了,不再去想出去的事,活一天算一天。
不過閑下來後時間就太充足了,又沒有別的事幹,朱笑東就翻箱子裏的書看,餓了就喝水吃魚,累了就睡,醒著就看絹冊,估計又過了四五天左右,那些絹冊也看過幾遍了,也因為沒別的事幹,才仔細琢磨絹冊裏記錄的那些。
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朱笑東的腦子裏幾乎裝滿了一腦子的鑒定,雕刻之類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