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以文會友(下)(2 / 2)

“我看大放厥詞的是你吧?!”

眼看楊修受辱,兩人更有動手的趨勢,曹植也坐不住了,趕緊站了出來維護對方,可他偏偏又不能用身份壓服別人,隻得以理說之,反正大家都在場,孰優孰劣自有公論。

“哦?這麼說來子建兄一定也有高論了,在下洗耳恭聽!”

曹植昂頭挺胸,大有揮斥方遒的架勢:“吾當效法秦之商公,力圖變法以安天下。”

“泛泛之言,空洞非常,人雲亦雲,外強中幹。”

四個連珠炮似的成語,還真讓人感覺是那麼一回事。

“昔年商鞅變法富國強兵,講究的是能讓秦國快速統一天下,所以重農抑商,獎勵生產,並且實行兵製改革,廢除了世襲罔替改由軍功論爵,以郡縣製加強中央集權。至於還有一條便是那連坐之法,敢問閣下,能有如此‘王公貴胄賤民百姓一視同仁’的魄力麼?”

林家仁看對方明顯有被忽悠住的趨勢,於是趁熱打鐵道:“又或者,你想的就是他那一套?那麼你有否調查過中原地區的具體情況?你知不知道這裏能種些什麼糧食,又產出什麼可以用於交易的物品?你知道鹽井鐵礦在哪裏,需要怎樣才能保證武器裝備的高效產出麼?你清楚現在使用的度量衡麼?你了解百姓和士兵每天所需要花費的錢糧幾何麼?你明白培養一個得力的文臣武將、一支精悍強健的軍隊要花費多少麼?”

一連串的疑問,不僅成功地讓曹植啞口無言,也讓在場的所有人閉上了嘴,他們開始思考林家仁所說的內容,是啊,這些東西他們好像都不知道。

“這些東西,文章都不會告訴你們,但是文字可以讀到,你們的眼睛可以看到,你們的雙腳也可以丈量。如果你非要問我治國之道是什麼的話,那就是了解以上的所有信息,然後找出最適合的一條路,通往繁榮和富強。而這條路,才是先賢文章裏記載的、可供咱們挑選和融合、應變和改進之後,最終選出來的路!”

林家仁一合掌,像是收回了發出去的功,微笑道:“現在還有誰反駁子桓兄的論點麼?”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以格。先賢之言,言猶在耳,諸位文章可沒那麼簡單啊,先賢的智慧從來不用借助史家的言辭,也不必借助當權者的勢力,他們寫出來然後流傳下來就足以影響咱們。”

曹丕高調地做著總結。

“古之先賢者,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而反觀吾等,貧賤則懾於饑寒,富貴則流於逸樂,每每細思,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誌士之大痛也!”

你他娘的在說什麼?

林家仁表示不解,他哪知道這是曹丕著名文學批評著作《典論?論文》中的句子,隻覺晦澀難懂,也不想花心思去費力去理解,反正自己是功成身退了,交給他好了。

於是,曹植原本預定好的一場“秀”,卻變成了曹丕的表演舞台,當然了除了他,人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林家仁了。

而林家仁也想不到,於他而言,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席話,卻催生了好幾個未來讓他頭疼的對手。他們自此之後開始思考,讀書寫文是為了出仕,而出仕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也是光耀門楣封妻蔭子,可他們從來沒向林家仁這樣想過具體的問題。

可現在卻不同了,一扇新的窗戶在他們麵前打開了。

----------------------------------------

喵了個咪的。

林家仁躺在舒適的床榻之上,有兩個婢子正在為他捏腳按摩,這在江東的時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現在曹丕完全把他當神仙一樣地供了起來,他表示現在說什麼都不能將他還給司馬懿,於是推三阻四裝不知道,可是司馬懿是可以騙可以哄,甚至可以強硬一些對待,說不給人就不給,可是……

曹丕現在心情很糟糕,因為父親要見他。其實心情不佳倒不是因為老爹又要考自己功課了,而是他還有個附帶條件——把林家仁也帶上。

即將要被橫刀奪愛的情感油然而生,可偏偏他還不能拒絕。

是三弟吧?一定是他將那天的事情添油加醋之後勾起了父親的愛才之心,所以才有此舉動,否則就自己跟夏侯尚他們的關係,既然囑咐了他們隱瞞林家仁的事情,他們就絕不會向父親打小報告。

能這麼做的也隻有曹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