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計之為物(2 / 2)

眾人選擇周瑜作為指揮,隻是他被坑的序曲。

也許是大意,淩統並沒有注意到,約戰的明明是曹軍,他們卻還要擺出一個防守的陣型是為了什麼?他隻是留了個心眼在周瑜下達命令的時候自作聰明地和孫權的軍隊調換了一個攻擊順序和部位,殊不知這就是周瑜的計謀所在。

敵人采用的是八門金鎖陣,不好好地攻陣的話,就隻會被困住罷了。

淩統不懂此陣,中招也是理所當然。隻是他最後竟然逃了出來,恐怕也是有什麼貓膩吧?

林家仁甚至可以想象,當時各人的心理活動會是怎樣。

周瑜:你要的少年我給你送來了,別忘了履行X年內不動刀兵的約定!

郭嘉:他這樣的人,是絕不會投降的,殺之不如放之,放之則可疑之,為他日下江東做好準備,留一手總是好的。

曹操:效仿對待袁紹二子之法,以連橫而坐山觀虎鬥,而我自取荊州,妙計妙計!

劉琦:停戰協議不過幌子一個,不過能削弱孫安也是不錯。

劉備:我需要的不多,給我時間給我空間,不發展怎麼抗曹?

林家仁自顧自地笑了笑,“再這麼想下去,我都能編了吧?”

也許坊間傳言有所誤會,錯把猴子當狐狸,周瑜這個烏龍怕是故意的吧?還是說他早知道對方會把淩統放回來,要不他後來為什麼還來接應淩統?

我勒個去,要真如自己所想,那這倆搞的也太複雜了吧?果然如同徐庶所言,計謀的訣竅就是讓敵人知道你的下一步,然後你來見招拆招,比的就是誰算的更長更遠……女馬的,腦袋都要炸了啊。

林家仁稍稍微理順了兩軍的暗戰:一開始大概是曹軍的試探讓周瑜不勝其煩,而他又剛經曆了一場戰役,便提出停戰的主張,既然是提案那就有接受和不接受兩種可能,接受又分為有條件接受和無條件接受,那麼諸多選擇之中周瑜需要確定對方的決定,那就得使點手段,比如故意透露孫安軍派來的是在傳聞中挺身而出救了孫安的少年,那麼以對方必然認為這也是擊潰了曹仁的那個龐衝,他們的選擇就會是意料之中的坑掉龐衝。

再然後周瑜就要考慮這個條件他們是否是真心實意的,想到曹軍背後是郭嘉或者其他軍師,不管是誰都不是省油的燈,那麼真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排除。若真,不管他們是除去淩統也好,還是捉住他也罷,無疑都能勾起孫安的怒火,彼時需要做的隻是火上澆油;若假,他們目的又是為何?在思考清楚之後,周瑜的選擇就是消除可能的誤會,盡管那根本不是誤會。而這裏還有不同的選項可以考慮,殺了淩統或者放了他,若是前者嫁禍於人的話則又回到了最開始的情況,若是後者倒是更加有利,製造和平假象盡量拖延時間,使自己在江夏穩穩立足。

這還隻是想到三四步,林家仁就覺得很吃力了,真不知道周瑜還有些什麼後招,有空的話自己真要向師兄討教一下……可惜徐庶遠在新野防備,而且他可能還想弄死自己。

對了,說到師兄的話,咱江東也有一個啊!

自己怎麼把龐統給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