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還想看看,老頭子時隔五年才收下的這個師弟,究竟是不是一個可以同謀的家夥,或者說他有沒有相應的實力,既能讓劉皇叔獲得不錯的回報,又能在劉琦手下與自己形成呼應,切實地做成了此事。所以他不說話,隻是以微笑點頭,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大家都是聰明人,對方在等待什麼可以說是一清二楚。可是林家仁卻有著自己的顧慮,他和劉琦畢竟是合作關係,哪兒又真的能不與人家商量就自作主張拍板決定事成之後的利益分配?“呐,這裏、這裏、還有這裏,就交給劉皇叔守護了!”這種話他倒是想說,卻也說不出口。
但是不說,對方便會有諸多顧慮,也就失去了對等談話的可能。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道理我還是懂的,雖然你我是師兄弟,但說到底也並無同窗之誼,更何況現下你為劉備,我為劉琦,自是要好好斟酌一番。” 真心是個糾結的問題。林家仁心中暗歎連連,選擇綜合征你傷不起。
有句話說的好,生活如果不選擇,跟玩結局早已注定的RPG有什麼區別?
於是林家仁想到了一個選項,一個改變劉備命運的關鍵選項——三顧茅廬,再順便的,想到了當初在黃承彥麵前一不小心就顯擺出來的《隆中對》:“我會說服大公子,全力支援劉皇叔……西取西川之供給,甚至士兵。”你不是想要地盤麼?找劉璋去,荊州支持你們!
荊州畢竟是四戰之地,雖然可以左右逢源,又或是趁火打劫,但時時刻刻都要麵臨北方、甚至東方二孫的威脅,若能打下西川那自然是要強的多。徐庶的大局觀畢竟要比孔明差一些,但他認為以自己的能力要攻下並無名將(他認為)的西川,還是綽綽有餘。
“彼時若能偕同鎮守荊州,或是一並攻打西川,就更好了。”這就是他貪了,或者說這是他不放心對方是否能夠履行諾言的表現。
“如此,那咱們就沒法談了。”出人意料的,林家仁做出了這樣的回答:“師兄倒不如請大公子來出任劉皇叔的傀儡好了,就像是劉琮之於蔡瑁那樣。”
這話林家仁說的是雲淡風輕、輕描淡寫,但在單福耳朵裏聽來無疑是在罵他的主公,瞧瞧都把劉使君當成蔡瑁一類的人了,他能不生氣麼:“住口,師弟你根本毫無誠意!你知道咱們要的是荊州的土地!”果然不愧是習武之人啊,說的這麼直白,年輕的時候那股子血氣方剛仍在呢。
林家仁是故意這麼激他的,被占了整場的優勢,也該逆轉一下形勢了:“上庸?,或者江夏,這都是重鎮,怎麼看都比新野好太多了!”漫天要價就地還錢,談條件嘛,就得如此。這兩個地方一個在西靠近漢中與西川,一個在東呈現四麵被圍之勢,一旦曹操南下必定悲劇,而且黃祖的烙印太深,相較之下自然是上庸被選擇的可能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