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者非為好戰,攻心者反受其害。”這是一直以來都沒說過話的書童,最後的總結。
馬謖還想辯駁,但是輸了就是輸了,說再多的話都是無用的,好歹現在是一勝一負,最後一場自己必定吸取經驗教訓,即使麵對的是司馬懿也一定要將入學變為可能。
可最後一場,他的對手,仍然是書童。
情況卻是反了過來。
也就是說同樣量級的攻防戰,馬謖是守軍,書童成了進攻方。
“有意思,這該是最後一場了吧,好好看看唄。”林家仁完全就是一副看戲心態啊,可憐人家馬良緊張的掌心不斷冒汗呢。
這一場,馬謖就要穩健多了,抱著一個原則,等援軍打死不出城,倒是和日後拖死諸葛亮的司馬懿有些像,不管是聽到敵人主力離開攻打援軍隻留少部分軍隊圍城,還是敵人真的就隻是饒癢癢般的進攻,馬謖都是不為所動,隻管下令死守不得出城。就是守過了十日他的援軍按照原定計劃一個不落的都到了城外十裏準備對書童發起進攻了,他也還是下令沒有命令不得開城門。
小心謹慎到這種程度了,按理說應該沒事了,隻要他舍得城外自己人以五千對一萬,一個人就要打倆兒不去幫忙的話,書童耗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就該自己跟他拚了,保不齊就是個兩敗俱傷罷了。
推演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誰也無法率先打破僵局,可見兩人的水平其實也差不了多少,換句話說,或馬謖的純實力還是要比書童強那麼一點點的,畢竟他年齡不大,還有進步空間,而書童,別看他叫做“童”,可是怎麼著也得有十六七歲了,又經過水鏡府的浸淫表現的比馬謖成熟穩重一些倒也不稀奇。
很明顯,司馬懿也是在笑,他也沒想到馬謖能真的采取這麼樣一個辦法,反正橫豎你拿他沒轍,不管有什麼情報他就是不信,還能怎樣呢?
然而,司馬懿的笑並不是賞識的笑,而是帶有一絲輕蔑的哼哼。
“為將者,務必知天時明地理懂兵法,隨機應變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我看你也隻是懂兵法罷了。”說罷擺擺手,仿佛是在示意書童結束這場鬧劇。
馬謖還想說些什麼,張了張嘴卻沒有蹦出半個字,戰場形勢便急轉直下,原來是書童退避三舍,早就掘了一旁的河流攔截了起來,這會兒放閘將整個城都倒灌進了洪水之中。
“你以為之前言明的季節天氣都是沒用的麼?”像是總結一般,司馬懿將雙手交疊靠在腦後整個身體向後靠著,仍舊是那副懶洋洋的感覺:“我可是都還沒出手呢。”
馬謖輸了,徹徹底底的被打敗了,這一敗便是從精神上的潰敗,攻心之術果然名不虛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