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說到底,他也是理智的,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什麼情況沒遇到過?“這會不會是他的詭計,知道我好這口(親自上場生擒敵將),而故意賣出的破綻?”
天地良心,孫匡真的是走著走著就走散了,此刻他的心情就像是滴入了汪洋的一滴水,壓根找不著北:“早知道就不看這書了。”
可是後悔有用的話,拿後悔藥來做什麼?
周瑜強行忍住衝動,這個忍耐力卓越的男人甚至咽了咽口水,才向左右道:“誰去與我捉拿此銀甲將軍?”然後急不可耐地從馬匹行囊裏抽出了骨笛,用手指使勁地在上麵敲擊著。
“在下願往!”這種功勞自然有的是人來爭取,甚至不用周瑜發言,就已經有人衝了上去。
看著小白鼠的衝鋒陷陣,周瑜又是欣慰又是焦躁,指節蒼白而有力,眼神精致而銳利,為了緩解情緒,他甚至開始了吹奏。
人啊,尤其是男人啊,都是逼出來的。
五十步,三十步,十步……隨著獵物的越來越近,周瑜的笛聲也越來越急促,心中也越來越癢,要說他有什麼缺點的話,大概這就是了。
出刀!從右上至左下的斜辟!
在接近獵物的那一瞬間,這麼一個用盡全身力氣毫不猶豫一氣嗬成的動作,在周瑜眼裏看來是那麼的……脫離於美學。你丫腦袋秀逗了,沒聽見我說要活捉麼?然而他根本就忘記了,這個狩獵的家夥根本就是個臨時工,無執照搶功人員,人家就是在他下命令之前盯上獵物的——反正將領的首級很值錢。
“臨時工”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為的就是一刀結果了麵前這隻獵物,可是獵物也不是吃素的,大驚失色之下,也下意識地舉起手中的長劍,拚了老命也要格擋住!
或許孫匡該感謝一下對方的不沉穩和不老練,若是周瑜親自來的話,此刻他早已身首異處,呃,不過周瑜隻想活捉他而已。
孫匡格擋成功。
順便還將令旗扔向對方,這“臨時工”也夠實在,居然還伸手去接。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孫匡順利逃脫。
當然這也是暫時的,發覺壓根沒有伏兵的周瑜也是懊惱不已,塞回骨笛之後,對著胯下坐騎就是一鞭,他準備迎頭趕上,逮住孫匡。
----------------------------
結果一點也沒出乎意料,周瑜他成功了。
於是,派出使者——知會尚香姐你哥在我手裏——討價還價——僵持——達成協議,這個步驟就開始運行起來了。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僅僅在第二步,派出去的使者就卡殼了,準確的說,是帶著會讓他糾結的消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