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投機,行走都市的必修課(2 / 3)

一直在察言觀色的張文化,並沒有從中看出師傅在風水方麵說出多麼高深的見解,隻是覺得這個人同李和平一樣,成熟沉穩,很有內涵。

李和平問師傅,看風水這行的前景怎麼樣。

師傅說,這行裏麵的人都在投機,很多人並不想做好。過了一會,師傅又說:“我做這行有一個準則,就是從來不用迷信那一套騙人,看風水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張文化想,大概是陳迎賓向師傅說起過自己對風水不相信的事情了。

又過些天,陳迎賓叫張李二人過去,說師傅要去上次看房附近的一處樓盤,幫助客戶看房。

這是距離上次稍遠處的一個低層樓盤,師傅到現場一看,就說感覺不錯。這是一片已建成多年的四層住宅樓,現在新建起的樓一般都是30層左右的,四層住宅非常少見了。既然風水師說好,客戶自然也很高興。

看過房,陳迎賓提議大家一起去河邊吃飯,一邊吃一邊聊。

這條河叫潮白河,此段是河北與北京的界河,沒有多少水,寬闊的河床中滿是葦草。

陳迎賓讓飯店把簡易餐桌擺在草地上,來個草地野餐,大家興致都挺高。張文化這才知道,陳迎賓的師傅叫陳玄。

陳玄這回沒等李和平問,就主動說起了自己行業的一些事情,因為他知道,張李二人對陳迎賓在這行的前景不太理解。

陳玄大學畢業後做了三年計算機程序員,後來經朋友介紹,遇到了一個風水師傅,陳玄比較理解風水,因為祖上就有人做這行。後來,就辭職跟著師傅給人家看風水,每天看陰宅陽宅,替人算命,指點前程。這樣一直做了兩年。

陳玄的師傅做事主要靠嘴皮子功夫,察言觀色,揣測顧客的心理,然後適時說出對方需要聽的恭維話和挑毛病的話。

後來,陳玄越來越覺得師傅做得不好,騙人的成分太多,於是就離開師傅自己做。

陳玄是受過大學正規教育的,他能理解當前社會需要什麼,理解人們反感什麼,所以就不搞師傅那一套。陳玄說,風水本來應該是一種中國獨特的景觀評價體係,解決的是環境與人的關係,隻是人們習慣於把神秘主義、樸素思想、迷信和合理經驗混雜起來,所以就成了反麵比較多的東西了。就拿經商的風水條件來說,若是開店就要選人多的地方,辦公室也一定要講求方向、光照,講求植物擺放,這就是合理的風水。

可是,當初他的迷信成分比較少時,開展業務反而很困難。在給客戶看房子時,隨身帶的測光和測甲醛等儀器,更讓客戶糊塗,不知道這個風水先生到底是做什麼的,明明是看風水,怎麼搞起了科學測量?人們要麼相信迷信,你一說神鬼什麼的他就嚇得要命,就什麼都聽你的了;要麼就相信“極端科學”,也就是迷信科學,從自已學過的一點理論出發,機械地否定他不知道的所有東西。

陳玄也覺得這樣下去會很困難,就從別的方麵下工夫,一是給自己改成現在的名字,讓人聽上去像個風水先生,二是要在開拓業務時加強投機性,織出一張可以不斷包裝自己的關係網,想辦法讓客戶宣傳自己,利用一切機會去感染他能遇到的人,向人家宣傳自己的地理風水不是迷信,而且確實有用。

他關係網裏的人,有不少房地產開發商和房屋裝修公司的老總,他們有的相信風水,有的不信,卻出於各自目的,把陳玄捧出來。而陳玄拿著人家企業的風水顧問費,也要想辦法替人家搞形象宣傳。

陳玄說,有時覺得做的事情太不合理,就不去做了,比如一些開發商故意把質量太差的樓宣傳成風水寶地,覺得這太缺德,就用因果報應等話嚇開發商,不要繼續騙人。陳玄說,做這行時間長了自己都會被忽悠住,現在他真的相信因果報應了,不過這也好,讓自己不做缺德事,也是好事。

由於經常和形形色色的商人甚至官員打交道,他就特別善於揣摩他人的心思,別人想什麼和需要什麼他都能了解得差不多,一旦摸清了對方的心思就好投機了。

就這樣,陳玄靠著自己頭腦活泛,善於投機,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客戶還會把他推薦給別人,口口相傳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