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的事情告一段落,自然徐勤的陰謀也便流產而終,慕容霓裳也可以盡心的為知辰成為太子人選而做準備,知安的生母是賢妃,如今也不在了,後宮蕭條之時,也是安寧日子的開端,她撫養知安日子也不短了,算一算約摸也有六載有餘,知辰也已經八歲了,自己對知安視如己出,知安也與自己親近的很,慕容並非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的確是知安並不合適太子的人選,隻是前朝老臣未必與她想的相同。
慕容霓裳看慣了宮中的爭鬥,不算上後宮的相互掣肘,爭風吃醋,前朝的裙帶相連,結黨營私也是盤根錯節,如果身為太子,知安不能有強大的後盾,恐怕這個太子之位並不會坐的穩當,即使自己絕無二心,知辰長大了,是不是會有心奪位,到時候她又該如何。
當年端木玦有汪氏家族為依靠,汪雲理在後宮也有汪皇後做護盾,自然是如魚得水,可知安並非如此,他有的隻有自己這樣一個名不副實的母後,一旦輿論指向自己,慕容也隻能袖手旁觀。
所以慕容再三思量過後,決意親自與程昱商量,程昱是當朝宰相,百官之首,皇帝信賴,與他相互商議是最好的辦法,可自己私下裏麵見程昱,必定會掀起軒然大波,流言紛紛議論皇後是如何為了自己的兒子做皇帝勾結當朝宰相的,慕容霓裳方才躲過了一席輿論的風暴,她再也沒有體力和精力與他們周旋了。
如果自己與程昱商議此事定是不可能的,可是換一個法子,皇上同程昱商議太子的人選,自己卻可以在旁參與,這就是極好的,既不顯得自己的身份突兀,又可以推波助瀾的給程昱和端木玦建議。
慕容霓裳想出了法子,就在犯愁如何才能讓自己參與到其中,畢竟後宮女子不得幹政是,端木玦已經給了自己很寬的權限,又該如何在選擇太子的商討中合理的出現?慕容已經很久沒有為什麼事情苦惱過了,不禁又陷入了沉思。
思來想去沒有什麼好的想法,慕容也愈發覺得頭疼,便撂了一直拿在手裏卻沒心思看的書卷,見那書卷被自己窩的卷起了紙邊,她是愛書之人,便連忙吩咐侍女拿來熱熨鬥來小心的熨燙,拂去褶皺好生的保存。
侍女如兒小心翼翼的一頁一頁的熨燙紙邊,慕容也有一搭沒一搭的看著,她手裏的每一本書都是珍貴的孤本,有些還是端木玦想了辦法找到的,自己平日裏愛不釋手放在寢宮的更是難得的。
每一本慕容都精心的品讀過,所以侍女如兒每翻一頁,慕容搭上一眼便也就大致的知道裏麵講的是些什麼,突然慕容看到書上一句話——“梁王探視太後於未央宮……”,這是出自梁王與漢景帝故事裏的一句話,講的是梁王如長安未央宮向竇太後竇漪房請安拜壽,竇漪房十分的偏愛自己的幼子梁王,甚至幾次三番的逼迫漢景帝立幼子梁王為太子,而不是漢景帝的兒子。
此番賀壽,竇太後更是當著梁王的麵前執意景帝許諾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幼子梁王,一時間漢景帝尷尬十分,甚至不得不迫於太後的壓力將皇位傳給梁王,好在竇嬰睿智,化解了尷尬,但也替景帝得罪了竇太後。
慕容轉了轉眼睛,突然有了計策,如果程昱執意支持知安為太子,拿自己不如也逼著皇上立下知安為太子,他二人的角色就好比梁王與竇太後,而皇上的心裏肯定是會有糾結的,他畢竟想立的是知辰,此時若是再有一人化解尷尬立知辰為太子,充當竇嬰的角色,豈不是端木玦就有台階當機立斷的改立知辰,還顯得皇帝重視大臣的見解,如果自己執意立知安為皇子,那就有理由參與立太子人選的事宜了!
想罷,慕容因該挑選可以充當竇嬰這一角色的人選,默念二三之後,慕容跳出了沈義瀾,他是為端木玦所信任的近臣,而且沈義瀾可以權威的代表朝中武將的勢力,而且沈義瀾也很容易為自己所用,這是一個重要的砝碼,慕容的後盾之一。
另一個人選,自然是知安與知辰的老師,太學博士徐道子,皇上雖然會征求魏意的意見,可畢竟魏意的身份特殊,而且隻是伴讀,並未能獲得朝中眾位大臣的支持,然而徐道子作為少傅和太學博士,及其有權威,況且徐道子不止一次的向自己稱讚過知辰天賦要高於知安,即使不能讓徐道子支持知辰,也可以將徐道子引導溝裏去,讓他負責稱讚知辰的優勢。
慕容心意已定,刻不容緩的給沈義瀾寫了書信一封,吩咐侍女如兒道:“傳禁衛軍統領浦為夫人覲見,本宮要見她!”輕雪是慕容給沈義瀾傳遞信件的最佳人選,對自己忠心耿耿,而且輕雪口舌順暢,能夠適當地說服有可能立場不堅定的沈義瀾。
慕容提筆,蠅頭小楷娟娟秀秀,前世她習慣用模仿端木玦的筆記書信,所以書信總是給人壓力,現在她不在是總模仿端木玦的傻姑娘了,她也便更容易的將自己的心意傳達給他人,“沈將軍見字如晤,慕容憂心太子一事恐與程昱大人有嫌隙,明日陛下召見宰相於宣室殿商議,予雖附和程大人,卻也實則無奈之舉,還望沈大人酌情厲害,曲非指正,冬妹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