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經常有這樣一個鏡頭:穿著整齊的男人一回到家,把外套和領帶往沙發上一丟,就滿臉疲憊地倒在墊子上。似乎,他帶回來的不隻是自己,還有對工作無窮無盡的詛咒。很多人都說工作累,在公司說,在路上說,回家也會說。
但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工作中的負麵情緒無法避免,但家應該是一個人修養身心、恢複元氣的地方,而不是發泄場所。所以無論多忙多累,把工作中的問題帶回家對家人極其不公平。
要想家人快樂,先保護好自己
和愛人組成家庭,你承諾要無論疾病或是健康,無論貧窮或是富貴,也不和他分開。但高強度的工作就像一個隱形的殺手,在給予你一份報酬的同時,也在一點一滴剝奪你和愛人相處的時間以及你寶貴的健康。
我們需要八個小時甚至更多小時在工作,需要人際應酬,需要價值證明和增加收入。人人都在搏:揚名、出位、出人頭地。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比驢多。做事做到極限,女人變性成男人,男人變異成機器,全年無休,似乎永不生鏽。蘸著腦漿殫精竭慮地奉獻青春,奮鬥不止。所以從早忙到晚,從公司忙到家裏,直到某一天,重重栽倒在工作這座大山麵前,再也爬不起來。
日本有很多關於過勞死的研究,發現過勞死的危險因子為:持續半年每天工作超過1l小時、開始有啤酒肚、掉頭發或禿頭,愛吃高脂肪食物……而這些危險因子與繁忙的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某種層麵上可以說,工作忙起來的殺傷力不啻癌。
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訪談節目,使我對成功有了耳目一新的認識。對於何為成功人生,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都離不開擁有巨資,事業有成。而這期訪談節目的主人公是股神巴菲特,他擁有巨資,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的聲譽,絕對可以說是成功人士,也有資格對成功的含義進行圈點。
當人們問他,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時,他沒有急著回答,而是說起他的一位朋友。那位女士今年70多歲了,從德國的死亡集中營中逃生。當年,多虧有人掩護她,才得以活下來。巴菲特感歎道,在你的一生中,如果有人能夠不惜個人安危來幫助你,那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當你年齡一大把,還為家人所愛,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當你不是以金錢,而是以人格魅力,結交了許多知心朋友,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令人驚奇的是,他談到的成功的標誌是:幸福家庭,身體健康,擁有友情,獨獨沒有提到的,倒是那些人們通常公認的成功標準——
擁有巨資和事業有成。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規律:人們總是推崇那些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比如,一個人擁有巨資,金錢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一種數字概念,就不具有吸引力了。
每天還要為一日三餐而辛勤打工的人,事業和金錢總是有無窮的誘惑力,才會為了財富和金錢,孜孜不倦,勞心勞力。但有這樣一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也許一時半會我們是還年輕,但什麼都無法抵禦時間的侵襲,終有一天,我們要對身體漫不經心的態度付出代價。
年輕就是資本。很多職場人都會有這種感悟,要趁著年輕多學點本事,要趁著年輕多賺錢,要趁著年輕揚名立萬。於是忙得像個陀螺,許以家庭美好的將來,所以用自己的青春健康換取薪水和物質。但對於家人而言,這個美好的將來是不能缺了任何一個人的。你曾承諾要保護好家人,但現在你連自己的身體健康都保護不了,拿什麼來做這個約定?身體是自己的,所以即使再忙也不要以傷害身體為代價。
常言說,廣廈千間,夜晚也隻能占一席之地;家財萬貫,每日也隻能一衣一飯;弱水三千,能飲的不過是一瓢。人們的基本生存需要其實並不多,與身體健康相比,過多的金錢和物質根本就不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