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擔任一家圖書公司總編的時候,招了個新助理,是某名牌大學中文係的應屆畢業生。招聘時我對她還挺滿意,可真開始工作以後才發現這個女孩很不靠譜。

實習階段,考慮到她是新人,便安排給她一些比較輕鬆的工作,結果一個星期後,我看見她在那裏聊QQ,一副百無聊賴的模樣。我把小女孩叫到辦公室談了一下,告誡她說,在工作時間是禁止私人聊天的。她說自己沒什麼事情做,看見大家都在忙,不好打擾大家,隻好看看這裏看看那裏。

我當時嘴上雖然沒說什麼,但在心裏對她的印象是打了折扣的。明明看到大家都在忙,不知道幫助別人分擔,這不能說是自私,但起碼是缺乏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表現。

不久後,我把公司和某知名作家的合作計劃交給她,讓她和對方聯係,確認計劃的內容,然後擬定合約,待雙方簽字後就可以開始實施計劃。可是一周後,我發現這個女孩沒有任何情況彙報給我。

“合作計劃的事辦得怎麼樣了?”“哦,我打過一次電話,對方沒人接。”“你沒再打?”“沒有。”“那你這兩天趕緊打,直到打通為止,讓他們確認計劃,然後擬一份合約,先給我看。”“好的。”

又一個星期過去了,我也忙得忘了追問事情的進展,等我想起來時,女孩告訴我,對方已經確認計劃了,但合約她還沒擬出來,因為我沒再提及這事。聽到她如此回答時,我氣得直想跺腳,但礙於領導形象並沒有發作。

辦公室的同仁們對這個女孩也是頗多微詞——她不是經常無故遲到,就是在辦公室裏亂丟亂擺東西,而且從不幫忙打掃辦公室。沒多久,在她再次犯下重大錯誤之後,我就毫不猶豫地將她開除了。

每個人都有懵懂幼稚的時期,尤其是職場新人。剛走上崗位,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是艱難的,沒財力替自己打廣告,沒人脈替自己鋪路,也沒經驗替自己加分,很多人一時很難轉過彎,這個時候對他們抱有一種寬容的態度,會更有利於他們的成長。但包容不等於包庇,一次錯誤可以得到原諒,多次錯誤卻從不改正,這就是關乎工作態度的問題了。

在職場中,很多新人被炒、得不到升遷、不招老板待見,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有一些新人在職場中被淘汰後不清楚自己出局的理由,老板不會說,自己也不會總結,就這樣一錯再錯,在職場中總是不得其門而入。老板有老板的思維模式,老板也有老板的秘密,而這些直接攸關你在職場中的生死存亡、起伏進退。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付出勞動,這是人性最崇高而樸素的真理,也是最光榮、最純潔的行為。當你選擇一份工作時,你就要為這份工作負起責任,而這份責任就是你必須花最小的成本在職場中生存最長的時間,而老板的思維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本人在職場中生存,從新人走到老人,從下屬走到老板,看多了周圍職場的走走停停、起伏沉浮,對於職場也自是有一番感悟。職場很複雜,身臨其境,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那種詭譎、驚險、膽戰心驚。柏拉圖說:“我們背對著山洞口靜坐,對於我們背後綿延展開的壯麗世界,我們充滿想象,卻一無所知。”

有一些職場新人就如同這些盲目的靜坐名,職場生涯就是他們背後深邃幽暗的隧道,他們在洞口忐忑不安,不知道洞內藏著怎樣的秘密、禁忌和珍寶。也許職場新人就如同一位蒙著眼睛打算去洞內探索的年輕人,雖然雄心勃勃,但無章可循。而這本書要做的就是撩開蒙在你眼睛上的那塊黑紗,讓你了解那些老板從不輕易言說的秘密。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能在職場中走好最初的幾步,好的開始可以是成功的一半,甚至就是成功本身。職場新人們能從本書中學習到職場實戰的一些有用經驗,少犯錯誤,少走彎路,這便是我辛苦寫作此書最大的初衷。

黃誌堅

2011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