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沙鎮是個古鎮,據說在先秦的時候就是羌氏部落的發源地之一,生活在這裏的老一輩都說洛沙鎮至少有千年的曆史,西臨青海高原,東近四川盆地,北方接壤甘南,南麵是阿壩羌族自治州,是個多文化聚集的城鎮。
到底有多古老,還得從這洛沙古鎮的一戶奇門——祝由說起。
洛沙鎮的古老得自於這戶祝由奇門,傳說祝由最早是一門借符咒
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祝由一脈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開派的祖師已無法考據,《黃帝內經》中寥寥記載著祝由是黃帝剿滅蚩尤,收服炎帝一統華夏之時建立的一個職位。
祝由是神職,能夠修煉諸如禁法,咒法,祝法,符法而且並非僅通過這些治病救人,還往往能夠查明病因,斬草除根,如果祝之不愈,這說明祝由之術沒起到作用,就得改用手段高超的禁法,符法來化解病人的痛苦。
所以洛沙鎮也叫祝由鎮,故事就從這洛沙鎮開始。
初秋的洛沙鎮沒有落葉凋零的景象,因為洛沙鎮本就樹木稀少,有的隻是昏黃的風沙,這一年是開國年,各地的城市都鞭炮齊鳴,震天裂地的慶祝這一偉大時刻的到來,可洛沙鎮與平時並沒有什麼不同,好像外麵所有的一切都與這個鎮子無關。
“勞駕,請問鬼門鄭家怎麼走?”鎮子南麵的陳當鋪正準備打烊,老掌櫃陳客卿帶領著夥計忙裏忙外,似乎沒聽到鋪子外麵這一聲沙啞的詢問。
倒是一個年輕的夥計眼尖,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踱步走出鋪子,打量了一下門口這兩個人。
確切的說是一老一小,老頭看樣子有五十了,比老掌櫃小不了幾歲,但精神健碩,刀雕的臉上滿是塵土,黝黑的皮膚怎麼看都和年齡不符,可骨子裏的滄桑感掩蓋不住他的年齡,更逃不過閱人無數年輕夥計的雙眼。
老頭的雙手抱著一個孩子,也不知跋山涉水走了多遠的腳程才走到這裏,那孩子不知是睡著了還是死了,一動不動的萎在老頭的懷裏。
“您說什麼門?”年輕夥計重複了一遍,這一老一小並不是本地人,洛沙鎮壓根就沒有什麼鬼門鄭家,可年輕人還是確認一下,以表示自己認真聽著,不失當地人的好客。
老頭將懷中的孩子緊了緊,“鬼門鄭家,就是西北第一針。”
年輕夥計遺憾的搖了搖頭,“倒沒聽過鎮裏有這麼一號人物,不過您要是瞧病,打鎮北角有個鐵郎中,他的醫術十分高超,十裏八裏都是特意來找他瞧病的。”
點了點頭,老頭說了聲多謝,便抱著孩子頭也不回的朝著鎮北走去。
經過了半個多月的長途跋涉,從攏南直到西北,雖然速度已經達到了極限,可還是花掉了三十天的時間,距離百天也僅僅剩下七十天,能否救懷中孩子的性命,就全憑年輕人口中的那個鐵郎中了。
急病亂投醫,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為孩子找當地最出名的醫生為孩子瞧病,可不出意料的,每個醫生都瞧不出孩子到底得了什麼病,這一點盡管老頭非常清楚,可在沒有找到鬼門傳人之前,他絕不能透露半點關於孩子的事情。
所以孩子依舊昏迷著,他依舊繼續尋找。
洛沙鎮並不大,要找一個人非常好找,隻是這次要更加失望,正是因為鎮子不大,但並沒有人認識鬼門鄭家,也就代表著這個地方沒有能救孩子的人。
鐵郎中的家大門緊鎖,多半是出去瞧病了,老人抱著孩子站在門外,他掀起罩在孩子身上的大衣,塵土隨著秋風散去,孩子的臉已經呈現紫黑,病情看起來又嚴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