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與人(1 / 2)

第三章,學與人

二仙本是神界人,無奈隻能下凡塵。

金秋時節雙中舉,克死生父薄命人。

這幾年政策開放、改革、包產到戶,人們的生活也好了,就在廟的旁邊又建了小學,老神頭成了小學的名譽校長,其實大家都想讓老神頭管理學校,再說建學校還是老神頭通過他省城在政府機關裏的兒子辦下來的,老神頭本來就一直教著村裏的孩子們學知識,就是學的都是老九九。老神頭不是不想幹,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自己知道自己知識已跟不上這個時代,怕誤了孩子們的前程,他想得讓年輕人帶孩子們才會有發展,大家的心願自己也沒法推脫下去,就做了個名譽校長。

豐收和學政天天在一起,就是吃飯、睡覺都在一起,比親兄弟還親。下午放了學就在老神頭的屋裏寫作業,寫完了老神頭總愛給他們講些古代典故,五經四書什麼的,兩個孩子也愛聽也愛學,老神頭也更加喜歡這兩個孩子,有什麼好吃的總愛留給他們,就跟自己的兒孫一樣,其老神頭的兒子想讓他老回城養老,可老神頭在這裏習慣了,還感覺到這裏好,他兒自己也來接他了幾回,還派人來過幾趟,老神頭沒辦法,也回城住了幾天,自己住著不習慣,還是讓人把他送回來了,因為自己太愛這個地方了,太愛這裏的人們了,已經離不開他們了,他已是這山村的一部分了。

日子過的真快,轉眼豐收和學政小學已畢業了,雙雙都考入了縣上重點中學。去縣裏上學那天,老村長還專意用村裏的拖拉機去送,這可是全村人的希望,希望兩個孩子都能考上大學,為村裏的孩子們爭口氣,為村裏的發展開個新路子,讓山裏純天然的寶貝東西能走到外麵的世界,讓外麵的人們也來看看山裏的世界,讓大自然的陽光無論是在城市裏、還是山村裏都顯的那麼的溫暖可親。兩個孩子背著村裏人們的希望進入了學校,兩個人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著努力學習,雖然現在農村的生活好了,村裏的人們還是經濟落後,還是不如城市,有時候家裏給的生活費不夠了,兩個孩子就少吃點,甚至有時候隻吃點饅頭喝點天水就過了,有時候鄉親們誰進城了也給他們帶些吃的,這是兩個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可能是山裏的孩子體質好吧,也沒有生過什麼病的,就是這樣節儉的生活,兩孩子還真的爭氣,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全年級的第一和第二。

兩個孩子就這樣在村裏人的幫助下度過了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到了要考大學的時候了,要報誌願了,豐收和學政回家問父親考什麼大學好,這個問題也難住了勞動和鑫忠,鑫忠和勞動在一起討論著考什麼大學好,

勞動爹說:“看你倆熊孩子豐收和學政上個學難的,真想不出注意,就去廟裏問問你神爺爺,”

鑫忠和勞動一想也對呀,去問一下神爺爺不就行,神爺爺見識廣。

鑫忠和勞動來到廟裏給神老頭說學政知豐收上學的事,

老神頭想著,這可是個大事,關係到兩個孩子的前程,得讓我好好想想,也要爭取一直孩子們的意見,

咱們孩子都是農民,咱們農村缺種田和科技人員,更缺教育人才,不如讓一個孩子上師範大學、一個上農業大學,也沒有辜負大家的眾望。

老神頭想好了說:“一個上師範大學、一個上農業大學,”

鑫忠和勞動想這樣最好,讓孩子們求學不就是為了咱家鄉有個變化嗎,兩人也就都讚同。

兩個孩子也真爭氣,雙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城的大學,他們一個考上了農業大學,一個考上師範大學,孩子們想將來學成要為村裏的農業發展做點事,為鄉親們做點事,讓村下一代一代人都能上的起學,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想讓村裏的生活和城市裏一樣,可就是在接到大學通知書的時候,有張鑫忠可愁壞了,因為這幾年裏,他的父母相繼過世,辦喪事的費用沒少向鄉裏鄉親的借,再加上豐收這幾年上學花費在這個農村的家裏也不算小數,還有自己大妞石榴慢慢長大了,為了讓豐收上學,石榴上完小學就沒再讓上,石榴的學習成績也不差,就是沒錢上,已經是對不起妞了,想讓石榴到城裏學點技術,也要用錢呀,自己在心裏說自己沒把二老照顧好,對不起大妞石榴,生自己氣,又不想讓豐收受屈,想的事多了,再加上要強,身體就赽來赽不好,有時候身體不舒服也不和萍妞說,萍妞問他,總說自己沒事,有時候胸口疼的受不了,就自己找個背地方讓疼痛過去,不想讓萍妞看見,女人心眼小,怕萍妞再但心出什麼病來。當張鑫忠看到豐收拿回來的大學通知書,自己心裏高興,想想孩子幾千塊錢的學費,又犯起愁來,一晚上都沒睡好,早上起床,可能是起的急了點,胸中一熱吐出了一口鮮血,一下昏到了床上,萍妞嚇的不知怎麼辦才好,一直在身邊叫著張鑫忠的名字,好一會張鑫忠才醒過來,萍妞趕緊叫學政去請村裏的胡醫生,村裏的胡醫生是個赤腳醫生,看不出到底得的啥病,就建議到縣裏的醫院檢查檢查,萍妞一時也沒了主意,以前家裏的大事小事都是鑫忠拿主意,再加上家裏真拿不出去縣醫院看病的錢,勞動和巧藍知道張鑫忠病了,就趕緊過來看,一看張鑫忠病成這樣,連忙就對萍妞說:“弟妹呀,鑫忠這次看是病的不輕,得趕緊去醫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