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種種(1)(2 / 2)

公孫承接過書信之後,顫抖著雙手打了開,對於柳怡柔這個女人,他當時在洛陽的時候,也聽宮人說過!柳太後不是公孫釗的生母,卻對公孫釗視如己出,公孫釗也是幼年繼位,繼位之後沒多久,尚未掌權時,趙王便起兵謀反,皇帝年幼,而太後隻能抗下所有的一切,即便是在天下最為動亂的那些時日裏,柳怡柔都是緊緊將公孫釗護在身後……

這個女人的聰明的果敢,讓公孫承有了羨慕自己父親的理由!若是他自幼繼位,能夠得到柳怡柔的幫助,想必如今的大晉定不會是這般情形……

“承兒吾愛,你我二人雖是許久未曾見麵,可我一直掛念承兒!當初公孫越設計將公孫穎至死之後,我便知道他的目的定是傳國玉璽,奈何當時你父皇聽信公孫越之言,對我頗有疑心,後來公孫越要害我,我隻能逃走,我為了不讓傳國玉璽落入他手,便將玉璽帶走,從此避難匈奴!想來如今已有五年,承兒想必已經長大成人,你父皇在如你這般年紀,早已立妃立後,為大晉開枝散葉,亦是開始掌權!如今,將玉璽歸還與你,希望你能做一代明君,為百姓謀求安康!而東海王公孫越,欺君罔上,更是勾結匈奴國丈靳準,私自率兵進入匈奴境內,更是意圖顛覆匈奴,然,東窗事發,陰謀敗露,匈奴皇帝將他留在燕京,擇日再回金陵……”

再往下看,公孫承不僅看到了署名,更看到了鳳印……

公孫淩在位時,太皇太後楊氏掌權,立下規矩,凡是國家一切事物,需加印傳國玉璽,天子寶璽,鳳璽方可生效!而當時傳國玉璽不知所蹤時,鳳印更是代替了傳國玉璽,成為至高王璽……

公孫承雖然年幼,但是這些事他還是清楚的!而他心裏已經決定,在他看完了書信之後,決定從袁祖手中接過傳國玉璽,無論日後公孫越是否還能回來,他都要接過這玉璽!就像袁祖所說,他才是大晉的王主,他才是執掌大晉的人……

“朕決定遵從柳太後之願,接過玉璽,掌管朝政……”

袁祖一喜,慌忙將玉璽呈上,說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

一時之間,殿中高呼萬歲聲一浪接過一浪……

公孫承接過玉璽之後,舉國頭頂說道:“攝政王公孫越在匈奴犯下滔天大罪,然匈奴王仁慈,擇日再將公孫越送回,然則國不可一日無主,朕暫管朝政,還請眾位愛卿多多提點……”

“皇上英明……”

這個結果似乎是眾望所歸,但除了王爺黨有些慌亂之外,一切安好!

當日下了朝,朝臣的奏折隨即便送到了公孫承所住的回林院,而公孫承卻是將袁祖留了下來!小心翼翼的問道,“她在匈奴還好嗎?”

袁祖知道公孫承指的是誰,於是點了點頭,說道:“末將這次迷途知返全靠柳太後……”

“喔?”公孫承疑惑的看向他,而袁祖則是微微一笑,說道:“當時攝政王欲出使匈奴時,曾命臣一同前往,臣原本以為是為了在路上保護王爺的,可是沒想到,王爺之所以帶臣前去匈奴,是為了和匈奴國丈靳準彙合,然後兩人聯兵,攻打燕京!當時匈奴皇後靳月華將宮中所有侍衛都換成了靳家人,皇帝和柳太後以及左賢王全部被囚在了洛陽殿,直等到靳準大兵一到,便將皇帝賜死,從此,匈奴便改了姓!”

“那然後呢?”,柳怡柔在書信中對這一段是一筆帶過的,可是如今從袁祖口中聽來,更是覺得公孫越罪有應得,可他更期盼這後續情節的發展了……

袁祖聽到他的追問,淡淡的笑了笑,說道:“臣奉命駐紮在燕京城外,柳太後使計從宮中逃出,拿著傳國玉璽單身闖進了軍營,說服了臣!臣這才有機會得以回到金陵,如若當時聽從公孫越的指揮,與靳準一同攻打燕京,恐怕便隻有一個結果了……”

公孫承搖頭微微苦笑,“是當時父皇有錯在先,致使柳太後避難匈奴!不得回大晉……”

袁祖笑了笑,沒再多說,他將赫連靖雲這一段隱了去,這些陳年往事,或許隻留於說書人一聲讚歎罷!

“匈奴皇帝已經命左賢王七日之後啟程將攝政王送回金陵,恐怕現在已經在路上了!皇上不妨想一想,如何將攝政王一黨徹底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