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驚世巨變(上)(1 / 1)

後殷宣帝天禧四十三年,大淩生亂。史稱“孤城嗜血”。

這場突然宣戰的滅頂之役,直至幾十年後,大陸的史學家才推演出前因後果。

三月,殷宣帝接到密報,信中聲稱堯王意圖謀反,遂暗中召見朝陽公主,以南下之名探軍事之虛實。

四月,殷宣帝暗中派出大殷戍衛營的第三營精銳步兵三千人,以雷霆萬鈞迅雷之勢進攻大淩。顧及時速故而擇無名小道,卻苦於路況崎嶇複雜,預備的甲胄、器械、弓矢、輜重、戰車無法及時運到,宣帝急召太子徹夜密談。次日太子出承軒殿,代為宣旨封大淩糧商龍氏終身為皇糧專供商,贈與由萬兩黃金熔鑄的稻穗像。稻穗像的口徑,恰好設計有一輛戰車的兩軌寬。

五月,像成。龍氏派人在鴻武官道上接應皇家護送金像的隊伍。此人性情浮躁,急於向鄉親彰顯功德,命令隊伍改無名小路行進。因地勢險要,像卡其間,龍氏豪擲千金開路。

六月,堯王被封為破虜大將軍,奉旨帶領篁謖軍等十餘萬士兵奔赴後殷西南剿滅蠻夷--戈徙族。

七月初二,堯王四女堇璽無故失蹤,堯王徹夜不停趕回大淩,當夜下令封鎖全城。無意間打亂了宣帝和朝陽公主的圍剿部署,令年邁多疑的殷宣帝大為光火,陡升屠殺肱骨之臣堇天呈全族的心念。

七月初四,堯王惜別堯王妃及其三兒一女,帶領篁謖軍對戈徙族發起總攻,戈徙與殷宣帝暗中聯手,以致篁謖軍十八萬將士覆沒,堯王身先士卒,戰死沙場。是夜,堯王妃引火自焚。

七月初五,戍衛營以謀反罪名查抄堯王府。大淩人心惶惶,滿城風雨。堯王長子堇沉率領五千人對抗大殷步兵三千,殊死抵抗。堇沉身負重傷,九死一生,得知世子堇伏竟然與東宮串通謀害堇氏一門,瘋狂痛哭之際將其三弟碎屍,挫骨揚灰。二子堇籌四女堇璽下落不明。

七月初八,大殷利用金像打通小路,大軍日夜穿行,十日既到。堇沉潛伏此地,半路劫殺,火焚大殷軍隊輜重,濃煙蔽山,火光衝天。

七月初十,戍衛營占領大淩,對堯王的屍身施以磔刑,先手足,次胸腹,後梟首。血肉淋漓,慘不忍睹。圍觀百姓嚎啕大哭。士兵懸掛堯王梟首於城樓前,引誘其子女現身。

堇籌和堇璽現今成為了朝廷通緝絞殺的對象。殷宣帝心知肚明,隻要給了他們一丁點可能活著逃出大淩的機會,這兩位鐵血悍將的後代必定臥薪嚐膽徐徐圖複仇。

昔日物阜昌盛人聲鼎沸的大淩,一夜之間,猶如天堂墜入無邊煉獄。蕭條冷色,人跡罕見。濃重的血腥味斥鼻刺骨,在曾經無盡繁華的大淩街道上猶如魑魅魍魎飄忽遊蕩。

堇籌藏身於西街一廢宅的枯井之中,逃亡過程中和堇璽走散了。此刻,夜幕降臨,他緊咬著嘴唇,徒手吃力地攀爬,不顧指甲碎裂的劇痛,淋漓地血順著井的側壁往下蜿蜒,好似一條吐信的毒蛇。血紅的眼眸,駭人至極!他要爬出去,他要去找小妹大哥,要去見父王。他不信!他不信父王會造反!

他瘋狂地奔向城門,遠遠就望見一個發絲淩亂不堪,麵目全非的人頭懸掛於大淩正東的城樓上。

“噗通!”一聲,堇籌跪下。地麵上的小碎石頂破薄衫,殷紅的血印染上雙膝。

“父王!”撕心裂肺的哀嚎聲響徹雲霄。

火把閃耀聚堆,照亮城牆。戍衛營等的就是這一刻!其中一名將領,揮手示意,亂箭射殺堇籌。

“住手!不許放箭!”話音剛落,朝陽公主落足疾奔。紫色的裙角在夜風中蕩漾,散落的發髻隨意披在肩上。

“敢動他之人,本宮,殺!無!赦!”萬千眼睛直盯盯著妝容頹廢的朝陽公主,進退兩難。

“公主!陛下有旨--”

“哢嚓!”劍光雪亮,飛射的鮮血“嗤”地一聲灑滿城頭牆壁。跪下行禮的全部士兵雙目圓瞪神情愣然,啞然失聲,顯然還未從剛剛驚悚殺人一刻中驚醒。

朝陽公主麵目猙獰,唇角染血,強忍著內心洶湧的悲傷感,一字一頓道:“違抗本宮命令的下場——隻有死!”

------題外話------

劇情進展較快,導致某些細枝末節的遺漏,我會在往後的故事走向裏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