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拾得古佛(1 / 2)

眾佛慈悲度眾生,眾佛一怒亦懲惡

寒山寺正殿,麵寬五間,進深四間,高12.5米。單簷歇山頂,飛甍崇脊,據角舒展。

淞婉繞過露台中央設有爐台銅鼎,看到鼎的正麵鑄著“一本正經”,背麵有“百煉成鋼”字樣。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庭柱上懸掛著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千餘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

高大的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晶瑩潔白,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態安詳。

兩側靠牆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佛教聖地五台山移置於此。

踏入殿內,淞婉看到一老僧入定般的坐在大殿正中央,其他僧人圍坐在他的四周,周圍的地麵擺滿了紅色的蠟燭,溫熙的燭光在白日的大殿中顯得似乎有些多餘。

供奉的除了佛祖和羅漢之外,還有幾張畫像,淞婉認得那作畫用的紙全是千年水沉木。

水沉木,可以更好的保存顏料的色澤,而且會使顏料的色澤更加明豔動人,千年水沉木的靈氣和大殿內的祥和佛氣滋養著這幾張畫卷,畫中人栩栩如生。

老僧身上一席灰白色的僧袍,盤膝打坐,鶴發童顏,長眉微髯,讓人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得道高僧,隻是身上的僧袍有些破舊,打著補丁,麵容安詳。

就在眾人踏進大殿的瞬間,一盞角落裏的蠟燈輕輕跳動了幾下,毫無征兆地熄滅了,這時,坐在正中央的老僧也緩緩睜開了雙眼:“天意啊,天意如此,眾位還是散了吧。”

老僧的話語中有些感慨有些惋惜,淞婉不知道為什麼,可是清水和歐陽敬嵩都濕了見多識廣之人,自然看出大殿中的蠟燭是續命燈,那些僧人坐的位置正好擺成一個欺天陣。

如今老僧讓眾人散去,如果不是功德圓滿了就是已經失敗了,清水四顧,在角落裏看到了剛剛熄滅的蠟燭,一縷輕煙從燈焾上嫋嫋升起。

“拾得大師”清水上前,欲言又止。

大殿中心的老僧輕輕擺手,站了起來:“老衲總算等到幾位施主了。”

被稱為拾得的老僧定定地盯著淞婉看了良久,歎息一聲“果然是棵好麵子,可惜命途多舛。”

老僧轉過頭的瞬間,淞婉看到他眼中一閃而過的哀傷“師父?”

“小友是看出了什麼嗎?”清水示意淞婉不要多問,不過還沒等淞婉反應過來,已經聽到了老僧的回答。

“大師身上神火暗淡,奄奄一息,精神雖然看起來還好,可卻是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了吧…”淞婉眼中有一絲不忍。

“是啊,小施主看出來了。老衲早就該圓寂了,隻不過塵緣未了,故此特意點了這些續命燈,等待這份緣。”老僧說的很平靜,卻讓人感到莫名哀傷。

對於淞婉能夠看清別人的神火,清水臉上沒有多少表情,他知道,歐陽敬嵩說的那天早晚會來,阿鵬深得清水真傳,一張小臉冷得可以揭下一層冰,隻有麵對淞婉時才少有的顯露出柔情。

“大師為什麼要等我們?”淞婉細膩的心思讓她更加注意拾得的話。

“因為…”拾得抬起白的有些不像話的左手,搖搖晃晃,一一點指過眾人,最後定格在了淞婉身上,“老衲和她有緣。”

淞婉有些不知所措,自己根本未曾見過她,怎麼會和自己有緣?

“老和尚,你為老不尊,這麼大歲數了,難道還想還俗不成?”歐陽敬嵩戲虐的口氣實在讓人忍不住想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