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果斷是經過充分估計客觀情況,認真研究和掌握交往對象的各種情況而產生的謀略。曹操率領百萬大軍進犯江東孫權疆界,東吳朝野上下,主戰主降者各執一詞,孫權也猶豫不決。出使東吳的諸葛亮,詳細分析了曹操的各種情況。諸葛亮認為,曹操號稱百萬之師,其實不過四五十萬,而且降兵將多,軍心不穩,沒有戰鬥力,曹兵皆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氣候、水土,不習水戰,難以致勝。這樣的分析,使孫權點頭折服,接受了諸葛亮的東吳與西蜀聯手抗曹的謀略。這從降到戰的轉變,正是由於分析和掌握作戰對象的情況而製定的。
諸葛亮設計“空城計”,也正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對司馬懿心理狀態的正確判斷。正如諸葛亮後來所說:“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行險,概因不得以而用之。”
第三,對較為複雜的交往活動,為了實現謀略,往往需要同時設想多種方案,以便主體能得以選擇最理想的交往謀略去指導交往。
第四,要把握時機,適時地做決定。俗語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交往的謀略要適合一定的機會,一定的謀略總是在特定時間和地點,在特定條件下才能成功,謀略也是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曾講述過這樣一段故事:保爾·柯察金在途中見到自己的占友朱赫來被敵人的一個士兵押解著。這時,保爾的心狂跳起來,猛然想起自己衣袋裏的手槍。於是決定等他們從身邊走過時,開槍射死敵士兵,但是一個憂慮的念頭又衝擊著他:“要是槍法不準,子彈萬一射中朱赫來……”就在這一刹那之間,敵士兵已走近麵前,在這關鍵時刻,保爾出其不意地一頭撲向那個士兵,抓住了他的槍,死命地往下按……朱赫來終於得救了。
這段故事充分表現了保爾·柯察金的這個決定是果斷有力的。
果斷不同於冒失或輕率。果斷是經過深思熟慮,充分估計客觀情況,迅速做出有效的決定;在根據不足,又容許等待時,善於等待,並進行準備;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又善於根據新情況,及時做出新決定。
8.你笑,世界會跟著你笑
沒有人喜歡那些憂鬱、陰沉的人,正像不喜歡那些帶給人們不良感覺的噪音一樣。我們會本能地願意接近那些和藹可親、趣味盎然的人。
人們不應該使自己成為感情的奴隸,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你都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你從不幸中解脫出來。
假如你能夠拒絕那些奪走你快樂的魔鬼,假如你能夠不讓它們闖入你本來十分安靜的心扉,那麼它們也就不會再來騷擾你了,努力培養一種愉快的心情;假如你本來沒有這種心情,隻要你能努力,就一定會具有這種習慣的。
一位心理學家專家告訴人們,他發明了一個治療憂鬱症的新方法。他勸告他的病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要笑。強迫自己,無論心中喜歡不喜歡,都要笑。“笑吧!”他對病人說,“連續著笑吧!不要停止你們的笑!最低限度,試著把你們的嘴角向上卷起。這樣不停的笑時,看你感覺怎樣!”他就是用這種方法治愈他的病人的。
把憂鬱在數分鍾之內驅逐出心境,這在一個精神良好的人是完全可能做到的。但多數人性格的缺點就在不肯開放心扉,讓愉快、希望、樂觀的陽光照進,相反卻緊閉心扉想以內在的能力驅除黑暗。他們不知道外麵注入的一縷陽光會立刻消除黑暗,驅逐出那些隻能在黑暗中生存的心魔!
笑是精神的陽光,沒有陽光,萬物都不可能生長。你在生活中,同樣需要笑容,在笑容中觀察五彩繽紛的真實的生活。
貝特麗絲·伯恩斯坦已70多歲了,她兩次寡居,但她仍盡情地生活——探望兒孫,讀書、旅行,義務演出,過著快樂的一生:
“我已經過了生命的巔峰,但仍然享受下坡的快樂,做了快9年的寡婦,我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充實且愉快的生活。
“借助青年旅行的計劃,我和同齡人一起環遊世界,他們和我有同樣嗜好,也需要夥伴。自退休後,我所進行的最有價值的計劃,就是參加活躍退休者活動。活動中,我在內坦亞的看護中心擔任祖母的角色,要照顧從18個月到3歲的小孩子。沒錯,有時工作很煩很累,但是能提供服務,付出愛以及得到愛,這為我帶來一種就像照顧自己親生孩子般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