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性格嗎?長期以來,人們的性格就向蒙著一層麵紗,讓人看不清其背後真實的“臉”。人們隻是單純的知道“性格決定成敗”,隻知道性格與人的命運息息相關,但是,人總是無法駕馭自己的性格,讓自己在成功與失敗之間兜兜轉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性格的神秘領域,去了解性格,探索性格,讓性格真正為己所用。
第一節 詮釋性格的內涵
1.性格是什麼
性格,又稱性子或脾氣,是指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勇敢、剛強、柔和、懦弱、粗糙、細膩等等,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後天的影響。性格先天的一麵和遺傳基因有關,和大腦皮層及神經類型聯係在一起;性格與身俱來,是不易改變的。後天的一麵是在原有素質基礎上,經過生存環境的刺激影響發展起來或得以強化的那些特點。就拿勇敢的性格特點來說,經過環境的良性刺激影響,可能發展成英勇而又堅定,或英勇而又機智等等。但勇敢的性格如果經過劣性的刺激影響,也有可以發展成為粗魯莽憧、愚蠢蠻幹,或強悍刁鑽、鋌而走險等等。所有特點的發展或強化都可以此類推,都是在原有素質基礎上,經過後天環境的刺激影響發生變化的。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如:那些快言快語、舉止簡捷、眼神鋒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喜歡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那些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性格驕傲自負的人;那些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性格謙虛謹慎的人。對於這些不同性格的人,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下麵,我們把性格分為:外向、內向、雙重三種基本性格加以說明:
1.內向性格
內向的人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心世界,喜歡幻想,情感敏銳,常把多姿多彩的人生社會濃縮在自己的腦子裏一遍遍地過濾、篩選、放映,不和外界做任何接觸。因此,他總是把自己封閉起來,內向的人時時刻刻關心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和團體中的地位,並時刻檢討著自己、體驗著自己、設計著自己,不願意,也不善於與外界社會打交道,尤其在陌生人麵前,在公共場合,更是懶於開口或羞於開口。迫不得已需要交往時便麵紅、心跳;說話行事小心謹慎,惟恐有錯,惟恐遭人恥笑;有時也表現為自信心不足,不願意拋頭露麵,開會喜歡蹲在角落裏。
因此,內向型性格的人要積極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人,使自己的性格不論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得到良好的塑造。如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體育比賽等,以擴大交際範圍,創設交際的環境。
要及時進行自我調節並解決心理衝突,內向性格的人常常把煩惱與痛苦往自己心理憋,這些苦悶長期壓抑在心中,則會性格變得更加內向,甚至產生心理變態,影響身心健康。因此,內向性格的人要學會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及時調節自己的心態,遇到心裏不愉快的事可以向知心朋友、長者、老師或同學訴說一番,把心中苦悶釋放出來,以使自己的心情輕鬆愉快,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此外,還要培養廣泛的興趣與愛好,可學到很多知識,培養出多種才能,不僅陶冶人的情操,還可提供交際的機會,擴大交往圈,從而有益於活潑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2.外向性格
外向的人好像一團火焰,走到哪裏就能燃燒到哪裏,好交朋友,即使常常不能深交也並不減少熱衷交際的熱情。這種人參與意識強烈,好拋頭露麵,可以和陌生人一見如故,無論在公共場所還是在陌生人麵前,都有強烈的表現欲望。他可能擅長演說,鼓動性強,無所謂謙虛驕傲,不善心計,大大咧咧。
外向人有時也因其言行不夠謹慎而得罪了人時,他自己都不知道,但人們也因其本性不壞而容易原諒他,因而他的人際關係總是不至於太糟。外向的人幾乎不能安靜地坐下來沉思默想,而隻著重於行動。運動充斥著他的全部生活,成天忙忙碌碌,東奔西走。
他們大都生活樂觀,對未來充滿了各種期望與理想。他們也是充分自信的人,認為依靠個人的不懈努力能夠在崎嶇的世道上開辟出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他們相信行動哲學,而不太重視內省和慎獨的意義;他們是創造者,而且就其對人類文化的貢獻來說,他們也是偉大的成功者。梁漱溟對於這類人作過一個評價,他認為這些人“就是奮力取得所要求的東西,設法滿足他的要求;換一句話說就是奮鬥的態度。”
3.雙重性格
在現實生活中,絕對內向的人和絕對外向的人很難找到一個,一般人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內向成分重於外向成分,或者外向成分重於內向成分,或者在某一方麵某種場合表現為外向型,而在另外的方麵另外的場合表現為內向型。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領袖人物》一書中寫道:“我所認識的所有偉大的領袖,在內心深處都有豐富的感情,換一種說法就是很有人情味。有些人,如邱吉爾,公開表露他們的感情;有些人,如赫魯曉夫,肆無忌憚地利用感情;戴高樂、阿登納、麥克阿瑟和吉田則是善於控製感情、律己很嚴的領導人的典型。他們給公眾的是一副掩蓋著個人感情的外表。但是任何了解他們的人都會發現,他們的內心深藏著強烈的感情,但是把這視為個人的事情,不願為外人所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