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陳勝把貊龍釘在嶺南發展,也是有意在嶺南培養著自己的勢力,好與任囂抗衡。倘若將領任囂趙佗等,在嶺南有所異動,有了陳勝的布局,朝廷也可以從容應對。退一萬步來說,倘若曆史的軌跡當真無法改變太多,陳勝也可以坐擁嶺南的資本勢力,進可從嶺南揮師北上,匡扶朝廷,退可固守五嶺,偏安一地。
商議妥當貊龍在嶺南的今後發展大計之後,給海豐立下的時間限製也到了盡頭。
看著架起無數投石車和黑壓壓的鐵血秦軍,海豐最終還是選擇了屈服,交出湟溪關,率領三萬大軍,肉袒出降。秦軍攻打嶺南已經一段時間,秦軍的戰鬥力他是很清楚的。也明白經過一段時間內戰之後的嶺南,根本無法對抗秦人的鐵騎。與其和孟家父子捆在一塊送死,倒不如趁著現在手中還有點本錢的時候,投靠秦軍,換點實惠實在些。
看到海豐的投降,陳勝心裏暗暗鬆了一口氣。他手下真正能夠打戰的軍隊也就三萬多點,和守關的戰士基本持平。倘若海豐死守關口,秦軍必然得付出慘重的代價。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南勇軍都已經成為了正式編製的秦軍,都是大秦國的子民,所以陳勝也不願意付出慘重的代價,就是為了奪取一個關口而已。海豐的投降,實際上是一個雙贏,皆大歡喜的局麵。
海豐的降軍接受了陳勝的整編,陳勝從中篩選出了一萬人,擴充進了南勇軍裏麵,其餘的部分,全部遣散為民。嶺南本來就地廣人稀,戰士多數都是強行從部族村落裏強行拉來的壯丁,這類戰士根本無法形成真正的戰鬥力,和本土越族作戰還勉強,麵對秦軍也就是渣一般的存在,養著純粹是浪費糧食。
隻不過海豐見自己的部隊被陳勝遣散了大部分,心中甚是不滿,隱約還有幾分恐懼。
為了安撫海豐的情緒,陳勝還是讓出了一支新編的南勇軍給海豐統帥,同時還宣布將海豐部族的領地擴大一倍。除此之外,陳勝還從海豐的子侄之中挑選了幾個人,送到了季布的的手下接受軍官培訓。從昔日的老戰友熊七那裏了解到,凡是經季布培訓過的軍官,升職速度都很快。所以海豐的懸著的心總算安定了幾分。
海豐投降的噩耗傳到孟黑龍的耳裏的時候,孟黑龍兩眼一黑,癱在了地上,半天都喚不醒。海豐對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三萬大軍沒有和秦軍做出像樣一點的反抗,便全然瓦解,而且還調轉了頭來要咬他一口,這如何得了?
秦軍的咄咄逼人,也讓孟青山清心了過來。秦軍的舉動可不是想趁火打劫那麼簡單,實際上,更是想把他父子倆一口吞下。正惶恐無奈之際,卻是收到了父親的求和書,父親在書信裏說,把嶺南之主的位置交予他,並且願意交出手中的兵權,對他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盡力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