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陳勝自忖著:“必須要讓皇帝知道我有這方麵的能力才行,以後得經常向皇帝上書才行!”陳勝秉著混個臉熟的想法,在心裏做出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後來在大秦帝國裏創造下了一個記錄:給秦始皇帝上奏章最多的秦國官員!也是皇帝采納率最高的上書記錄保持者。
但後世的史書也有爭議,皇帝在春秋鼎盛年華暴斃身亡,跟陳勝有直接關係。因為他開創了上書皇帝的先河,舉國朝臣效仿,皇帝的工作量驟然增加了數倍,因而勞累過度,過早身故。
路的盡頭便是番禺城。一路上因為繪製地圖的需要,所以走走停停,耽誤了不少時間,到番禺之後,已經是七天之後的事情。陳勝來番禺城也沒有特殊的意圖,純粹是想見一下在後世考古學家都難以找得到論據的番禺古城區。
不過見到了番禺城的規模之後,陳勝便清楚,為何難以尋覓番禺城的遺址。因為番禺城實在是太小了。整個番禺城竟然不到東冶城三分之一大小,而且城牆壁也基本是用土坯砌成,陳勝很是懷疑,城牆的是否有地基。要是發兵攻打,說不定這樣的城牆一推便倒了。
番禺城裏麵僅有三萬軍民,其中士兵便占據了五千人。其餘的民眾,除了部分南越王庭的將領官員的家屬之外,盡是一些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人員,還有少數來自中原地區的商人。孟黑龍也算是一個開明之君,在番禺城對這些手工業者和商人並沒有過分的盤剝,而是有計劃地扶持著南越這些少得可憐但卻必不可少的行業,所以在裏麵生活的從業者,過得都相對比較富足,甚至部分職業,還不用服兵役。
孟黑龍和孟青山已經父子反目成仇,雙方為了拉攏支持者都不遺餘力。大部分地區都會有著支持這方或者那方的勢力,或者兩者在同一個地區皆有之。但番禺城的反應卻最為詭異。孟黑龍曾經的都城,原本是他的勢力範圍最強大的地區,支持他的人卻是最少。原因無他,番禺城留守的軍團,都是皇親國戚,孟黑龍對自己的叔伯兄弟們並不怎麼上心,除了死去的孟蛟之外,其餘的都得不到重用。所以這些人懷恨在心。孟青山一上台,便對這些皇親貴族們封賞許願,讓大夥心裏非常舒服,認可孟青山的人自然多著去了。所以番禺城裏麵的貴族們,反而成為反孟黑龍重新登上王位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