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八十八 義利之爭 (二)(2 / 2)

天下人都清楚,李斯向皇帝提出了天下郡縣製,和王綰所倡導的天下分封製背道而馳,兩者之間水火不容。最終皇帝采納的是郡縣製而非分封製,此舉宣告了李斯即將是新時代的權臣。但王綰這老不死卻因為他李斯的一是挫敗,重新登上了相位。在這丞相位置上呆著也便罷了,但他竟然還想倒算反攻,妄圖再次推動他的分封製,這不是在挑戰李斯的極限麼?這個老不死,必須要痛擊他一番,才能夠讓他清醒,我李斯雖然暫時失勢了,可也不是你能夠挑釁的!

李斯素來雄辯,哪怕一句平淡無奇的話裏,都能夠無窮演化,引人入彀。王綰聞言,不敢立答,細思一下,才說道:“老夫乃衛國人士,年輕時四處遊學,曾求學過孟子,也曾和荀況論道過,最後入秦,拜入文信侯門下,後經過文信侯呂不韋推薦,當了陛下的太傅,幾經輾轉,官居於斯。這些,難道廷尉大人不知?”王綰冷冷一笑,笑容裏似乎包含了對李斯的不齒。

王綰這些話別人聽起了並無奇異之處。但對於李斯來說,卻不怎麼好聽。李斯的老師便是荀況,王綰的話裏隱約已經有拿輩分壓李斯的嫌疑。李斯後來也入秦,成了文信侯呂不韋的客卿,最終也是得呂不韋的引薦,才當秦國的官員,有了往上攀爬的機會。而這些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無論是荀況還是呂不韋,都是推行王道政治的思想家,從荀況的思想著作和呂不韋集中數千門客所修著的《呂氏春秋》都可以看出這一點。然而李斯的政治理念卻和他們不一樣,王綰的話中帶刺,諷刺李斯的忘恩負義,數典忘宗。

李斯不理會王綰的尖酸刻薄,淡然一笑,說道:“原來王丞相也曾在文信侯門下。不知丞相可知文信侯呂不韋,乃商賈出身,言必及利。為何王丞相當初還要屈身事之?”李斯見王綰言語刻薄,也就不存情麵,說道:“丞相之言何其虛偽!天下紛紛擾擾,往來皆為名利!帝王言利,利在黎民百姓,黔首百姓得生息,必頌帝王之仁義;商賈往來天下,互通有無,便利天下,此亦為義。豈有丞相所言如此不堪呼?!丞相所言大義,無非是複辟王道分封之說,雖不言利,卻貪虛名,欺世盜名!”李斯越說越激動,聲音鏗鏘,脖子都紅了。

“你,你……”王綰被李斯最後一句欺世盜名氣得不輕,渾身發顫,險些便暈了過去。

然而李斯心裏也是不爽。最近諸事不順。他心裏也窩著一肚子火氣。此刻王綰這個老不死竟敢送上門來找罵,不趁機罵個痛快,如何對得起自己?

李斯正想張嘴,皇帝的臉色卻沉了下來。皇帝重重一拍案桌,陰沉道:“夠了,朝廷議事,何時成了鬧市潑婦罵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