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八十六 朝議封禪(1 / 2)

相對於往日來說,今皇帝今日的小朝會上人員顯得較多一些。小朝會上的人出現越多,則意味著當天要處理的決議就越重要。經常出現在在小朝會上的朝臣,多為三公九卿的要職或者涉及到某一決策的主要官員。當然,有時候也會有比較陌生的麵孔出現在這小朝會之上,不用多說,此人定是朝廷新貴,皇帝麵前的新銳紅人或者邊疆宿將,從遠方歸來的大官。

今日的都是熟麵孔,三公九卿各就其位,一共十餘人出現在皇帝麵前。

一番禮儀罷了,皇帝清了清嗓子,隨意般說道:“諸位愛卿,前日關於泰山封禪之議題有何決議?今日有何奏報?”

話一落音,並無人接話。皇帝眉頭輕皺。關於泰山封禪之事,自六國一統之後,加封自己為皇帝之後,他便向臣工提出。不過當時天下初定,國家政策尚未製定,六國也尚未安穩,不宜遠行。被群臣勸諫一番,皇帝也便作罷。

但隨著帝國步入正軌之後,好大喜功的皇帝便按捺不住性子,月前再次提出。大臣中讚同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雙方各執一詞,不肯退讓,以至於至今仍然沒有決斷。

讚同者自然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認為皇帝功蓋三皇武帝,昔者三皇五帝領地不過千裏,尚且封禪。當今皇帝掃蕩六國,一統天下,更應該順天應人,行此封禪大典,祭告天地。

反對者大多是認為國家初定,北方未定,南方未平,六國餘孽蠢蠢欲動,國庫空虛,不宜在此時鋪張浪費,耗費國力。

支持前者的,大多是皇帝招來的儒生博士以及方士之流。在朝廷之中的代表,則是剛剛被皇帝重新啟用的丞相王綰。王綰乃當世大儒,一直以推行王道治世為己任,封禪乃上古賢王所為,他自然希望始皇帝能夠效仿賢王,推行王道政治,對皇帝此舉甚是支持。右丞相隗林一直對王綰馬首是瞻,自然沒有反對之道理。

反對者多是軍方將領。他們對繁文縟節的虛名不感興趣,隻知道南北兩地軍費開支極大,皇帝封禪,所費必大,所是挪用了軍費開支或者激增民間稅賦,都可能給帝國帶來極大的創傷,所以極力反對此事。為此雙方進行了一係列的辯駁,皇帝一個多月來,聽得雙方的言語也厭煩了,顧數日前的小朝會上,勒令雙方商量出一個穩妥的法子來。

見雙方無話,皇帝臉色陰沉。封禪一事,事不宜遲。雖然此舉有些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之嫌疑。但皇帝也清楚,山東六國尚未歸心,他必須尋找個由頭巡狩一番,向山東六國的遺民們展示一下新王朝皇帝的力量和風采,好讓天下歸心,震懾宵小,讓帝國大軍能夠徹底騰出手腳,應付來自南北兩邊的戰事。

“臣有本奏。”右丞相隗林見皇帝臉色陰沉得快滴出水來,連忙從座塌上站了起來,對著皇帝躬身說道。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