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九章 閩中大旱( 三)(1 / 2)

在大秦帝國接手之前,閩中分甌越兩個王朝。兩個王朝的統治者曆代不怎麼重視水利,所以河流基本是沒有堤壩水庫可言。黔首百姓在水源豐富的沿岸地方聚而居之,數百年來,沿河聚居的越民超閩中郡的大半。尤其是主要幹流兩邊,聚居了超過三十萬人口。

有著憂患意識的陳勝,對於這個非常擔心。因為他很清楚,一旦遇到大洪水,那麼數十萬聚居在河邊的越民將會遇到極其慘重的遭遇。當然,往年台風頻繁,一些熱帶風暴所帶來的降水遠遠不足以威脅到沿江河的居民的安危,但是今年氣候如此反常,倘若一旦產生台風,可能都是超過十二級的颶風,這種風力的破壞力和帶來的強降水,所帶來的災難都是難以估計的。

所以陳勝憂心忡忡。閩中倘若遭受到如此的重創,恐怕三五年都難以恢複現在的模樣,就更別談發展了。

聞言,徐無鬼也是一怔。颶風便是閩中越民方言的“風台”,風台的厲害,久居雲夢澤的他也是清楚的,知道一旦出現風台,那麼閩中必然會生靈塗炭。

對此,徐無鬼沉思了一番之後,說道:“如此說來,我們現在就得抓緊時間築壩防洪,以防不測了。”對於工程建築,徐無鬼可遠比陳勝熟悉多了,很快就整理出了思緒,他說道:“如今大部分百姓們的耕地已經注定歉收,無論如何搶救,都不可能出現豐年的產量。如果官府這時候在各地征徭役,征集各地黔首在當地修整河渠,對此付與一定的工錢,那麼完全可以抵消土地歉收的影響。”

陳勝眉頭緊蹙,盤算著徐無鬼的建議。徐無鬼的話很有道理。莊稼已經歉收,黔首閑暇,這時候定然空餘大量的勞動力,官府此時發徭,還是比較恰當的時機。不過按照大秦律法,徭役本身就是稅賦的一種形式,哪有服徭役著有工錢拿的。好在閩中郡和各地不一樣,閩中新郡,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是免除稅賦徭役的,所以為官府幹活,官府必須支付酬勞。

陳勝並不是在想如何把這些徭役變成免費的,而是思考如何從別的地方抽出這麼一大筆錢來。

“疏浚河道,建立水庫大壩,大約需要多少錢,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多少勞動力?”陳勝良久才問道。

“大人,這需要知道要在哪些河段施工,按照什麼規模施工行。”徐無鬼一聽陳勝的話,就知道陳勝是個門外漢,攤開了手中的帛紙地圖,苦笑應道:“閩中各地河流極多,幹道不少,更倘若要全部都這樣子做,至少需要八百萬金、五十年和三十萬勞力。”

“呃……”陳勝重重地籲出一口濁氣,無言以對。閩中山重水複,這一點陳勝是清楚的,也清楚建造合吧水庫的難度。但是他所看到的困難,還是一個非專業人士的認識和眼光。徐無鬼對於閩中各地水流概況更為清楚,所給出的數據還是非常保守的。不過光是八百萬金這個天文數字,別說陳勝,就算把整個大秦帝國砸了賣了,也難以籌集出這麼多現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