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車表現出了他卓越的能力,陳勝每一個想法,在他的補充之下,都能夠變成一個個合格成熟的方案。隻是李左車很不解。閩中郡地廣人稀,對於朝廷來說,攻占這個地方,政治意義更大一些,朝廷需要扶持的地方多著去了,怎麼輪也輪不到閩中郡這個鳥不拉屎的鬼地方啊。李左車哪裏知道,對閩中郡的投資,一小部分是來自於扶蘇和蒙毅的讚助,另外一大部分是來自於淩素韻代表的淩家家族的投資。
但對於陳勝來說,這些龐大的讚助,依舊是杯水車薪。
所以陳勝謀求的是一個開源節流的方案。他第一個方案,就是在海邊建起簡陋的鹽田來曬鹽。
最初的時候,陳勝還以為海水曬鹽這個簡單的方法,沿海的人早已經掌握。但是等他詢問起舊時閩越掌控鹽業的官員之後,他才驚訝發現,這裏的人根本不懂曬鹽的方法,這個時代,從海水裏得到粗鹽,竟然是用海水煮出來的!
陳勝這才明白,為何就連生活在閩中郡的人們,食鹽的價格都非常昂貴的緣故。不過得知這個消息,陳勝心中更是欣喜無比。這意味著,他所使用的方法,可以使得他獲利巨萬。
平定東甌之後,陳勝就讓季布從陽城趕來閩中。季布到了閩中之後,馬上就得到了陳勝的指示,在東冶海邊的灘塗建立起鹽田。陳勝仔細地繪製了製造粗鹽場地圖案,從引入海水的風車如何建造,到初曬池到沉澱池,他都非常仔細地繪畫在布帛上,整個鹽場近千畝,而且還可以不斷擴展,在一邊建造的時候就可以一邊生產。陳勝很清楚,不出數月,這裏的第一批海鹽售出之後,即可換得大量財富,以支持他龐大的計劃得以實施。而在建造這些鹽場的過程當中,給當地提供了至少兩千個工作機會。日後鹽田建成之後,也可以給當地提供大量的工作職位。
唯一讓陳勝覺得別扭的是,這鹽場是屬於國家的還是私人的的,讓他有些為難。按道理,大秦在建造這個鹽場之中,沒有出一個半兩。但是按照陳勝自己的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海水和灘塗都屬於帝國的。皇帝自然不會認為這些海水陳勝可以白白利用。
思索一一陣子之後,陳勝果斷地將股權拆分開來。以帝國出了資源土地,占據股份百分之六十,其餘的以淩素韻代表的淩家控股。當然,在淩家控股的部分裏麵,陳勝也有著自己一半的股份。陳勝可沒有大公無私到了雷鋒叔叔的地步。財富是實力的基礎。陳勝深知不可能一直由其他人支持他,這樣也容易受到別人的控製。隻有擁有自己的實力,才有足夠的話語權。為了能夠使利益達到最大化。陳勝還從自己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之中擠出了一點出來,分攤給了建造鹽場灘塗周圍的一些村寨。有了這些利益,這些村寨的族長們自然會倍加擁護官府在這附近的工作。達到互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