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廷裏的刀光劍影(二)(1 / 2)

不過在此之前,包括皇帝在內,並無人要求丞相府為此事負責。因為事發之時,正是李斯接任丞相伊始,原本新舊丞相所交接的事情已經夠錯綜複雜,此事沒能夠及時發現處理,也是情有可原。雖說丞相府總管朝政,但實際上直接管轄帝國經濟事務的卻是九卿之一的治粟內史。

治粟內史鄭國,是治理河道的大師。原來是韓國的間諜,韓王為了使用疲秦記,讓鄭國入秦協助秦人修理河渠。本來韓人計謀鄭國修整河道的時候,故意修出一條廢渠,好消耗秦國國力,無力侵犯韓國。結果卻低估鄭國的人品,耗時十餘年,紮實修出了一條河渠來。

當然,在修建河渠的時候,鄭國的間諜身份被揭破,讓嬴政大怒,因此頒布了一個瘋狂的法令《逐客令》。因為逐客令的緣故,李斯借此寫了《諫逐客令》奏章,從此青雲直上。

鄭國修成河渠之後,關內鹽堿地大大減少,土地增產極多,因此此渠道被命名為鄭國渠。鄭國也理所當然地被任命為治粟內史,掌管天下糧草稅收。深得皇帝器重。卻因為去年糧草之事,引咎辭職,辭去了職位。按照慣例,已經有大臣對此事負責,事情已經可以告一段落,但周青臣卻無故朝廷的潛規則,把事情引到了李斯的身上,真可謂是膽大包天,居心叵測。

“丞相,周禦史所言,你可有何辯解?”皇帝眉頭一皺,揮袖屏退了周青臣,對著李斯不陰不陽地問道。

李斯後腦勺一涼,他素有辯才,但麵對著周青臣的彈劾和皇帝的詰問,他心中也難免忐忑。周青臣的彈劾他不怕,實際上皇帝這一番詰問才真正可怕。

在朝堂之上,皇帝還是第一次用如此平淡冷漠的語氣對他說話,這才是讓他最為緊張的。李斯在皇帝身邊已經跟隨將近二十年,這近二十年來,他處理事情的時候,極少會自作主張,每每都是根據皇帝的意願,擬出最佳的方案來處理事務。如今的皇帝實際上意願已經給出,這一刻,他就要揣摩上意,迎合皇帝的意向做出合理的舉動。

稍稍冷靜下來之後,李斯臉色平淡,慨言道:“周禦史所言甚是。自從去年發生此事之後,南征大軍糧草一度捉襟見肘,險些一度斷糧。這皆是臣的過失,臣每尋思,總夜不能寐,惶恐不已。即周禦史不彈劾李斯,李斯也難辭其咎,請陛下降罪!”說完,李斯出列,伏拜地上,一臉悲色。發冠別著的頭發,白花花地直晃著,晃出一股難以言喻的滄桑。看到這一幕,皇帝心中稍軟。心中暗道。李斯這些年來為朝廷出謀劃策,殫思極慮,屈卻如此對待於他,會不會讓臣子們心寒?想到這裏,皇帝的眼神的寒意漸消。

群臣一陣死寂的沉默。

李斯的辯才舉朝皆知。如果他要是想反駁周青臣的彈劾,可以列出無數的理由來說明他無罪,加上皇帝對他的寵信,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再說,周青臣這彈劾也實在過於牽強,就算得有人負責罪責,也輪不到堂堂帝國的丞相直接負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