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上,因為南征百越和北伐匈奴消耗了大秦帝國大量國力,最後又因為一係列的苛政,造成了秦王朝的奔潰。出現這樣現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由於帝國上層建築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大興工程,摧毀了國家經濟基礎,造成了一時強大無比的帝國的崩潰。
陳勝的構思是想利用老師尉繚的影響,在皇帝麵前進言,搞好經濟建設,促進民族融合,先把百越之地消化幹淨之後,再圖其他。
當然,換了別人要推行這樣的政策,可能性不大。但陳勝不一樣。他兩世為人,掌握的曆史規律和技術比這個時代領先了足有兩千多年。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以他所掌握的知識,一定可以以給這個時代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要推行自己的計劃。必須在朝廷上有著自己的堅定而且有力的支持者。老師尉繚無疑是最大的助力。但老師畢竟是老了,頂多隻能給自己打下一個基礎,日後依靠他自己,阻力比如是巨大的。所以他現在已經把目光瞄向了有意招攬他的扶蘇。
扶蘇對陳勝的才華很欣賞,但是陳勝並不清楚,扶蘇是否能夠接受他的思想,能夠願意接受他的治國方式。倘若不能,扶蘇就算再欣賞也無濟於事。欣賞是一回事,用不用又是一回事。所以陳勝還得找時間和扶蘇好好洽談一番。
而陳勝想立足南方,則必須和南方打好關係。比如拉攏貊越族,就是陳勝的手段之一。想讓越族歸心,不能一味地鎮壓屠殺,真正的征服,是征服敵人的心,把敵人變成自己的擁護者,而不是把敵人殺死了事。沒有人民的土地,不過是一片荒涼的土地罷了,根本沒有什麼用處,再廣闊也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在這個時代,人口比土地、財富更有價值。因為人才是創造價值的存在。
陳勝的確舍不得這一千名東甌戰士。這些戰士的年齡普遍偏大或者偏低,基本都是四十歲以上和二十歲以下的老弱型守軍。青壯隊伍都已經調離這個地方了。這批守軍不具備真正的戰鬥力。但是中年好鬥,少年氣盛,在大勝的激勵下,激發出來的戰鬥力遠比身在青壯的戰士還要強大一些。
所以在陳勝看來,這一支軍隊,還是很有潛力,尤其是那年輕的戰士們,更是他舍不得犧牲的。在他看來,這些年輕的戰士,隻要經過他係統地鍛煉,就能夠形成一支威武之師。百越之地的少年,個個都是鑽山林的好手,係統鍛煉一段時間之後,肯能能夠成為最優秀的特戰隊伍。有著這樣的一支軍隊在手中,南方的局勢必然會穩如泰山。
等胡不歸撤離之後,陳勝籲出了一口濁氣,對著樊蹠說道:“走,我們上城牆看看。”陳勝原本讓樊蹠離開這個危險之地,但樊蹠愣勁發作,死活不肯離開陳勝半步.陳勝無奈,隻好讓他留下來。胡不歸也同樣認為,有樊蹠這個大塊頭在陳勝的身邊,能夠保護好陳勝的安全。有了樊蹠在旁,就算陳勝被強敵包圍,也能夠輕鬆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