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陽城張家(2 / 2)

不過張良的能力也不低,商業發展已經從單純的販運物資變成了其他的經營,在帝國繁華的地方開設客棧青樓,日進鬥金不在話下。不過在這販賣貨物的利潤雖然已經每況日下,但是張良卻依舊堅持繼續維持著,因此張府的幾個公子對此也頗有微辭,隻有張老爺依舊是支持張良。

聽完了周文的介紹,陳勝微微點頭,知道張良堅持這販賣貨物運輸的原因。張良是一個堅決的反對帝國的頑固份子,他的所作所為必然是以反秦為基礎的。有著這麼一支商隊存在,他就可以悄然累積起大量的物資,隨時為複辟準備著。

當然,這樣的猜想,陳勝也隻能留在心裏,不能跟周文說,不過陳勝卻對張良這人起了興趣。也想知道這張良如何運作。陳勝很清楚,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要把與自己命運相關的人的命運方向全然改變。

他忽然很想試一下,改變,先從他認識的張良和吳廣身上開始。

……

晚上,陳勝把最近可能要出一趟遠門的事情跟尉繚說了一下。陳勝沒有料到,尉繚不但沒有不悅,反而非常支持。讀萬卷書,不如走千裏路,尉繚點頭說道。不過他卻叮囑,就算出門在外,學業也是不能放鬆雲雲。

聊完雜事,尉繚就又開始考察陳勝的學業。陳勝每天早上起來,還得跟著尉繚吐納練氣,他不識得那典籍上的字,尉繚隻能一句一句地教導於他,而且還得在一旁做示範。還好陳勝天資不錯,尉繚示範幾次之後,他就能夠掌握其中的技巧,修煉自如。

而晚上尉繚則是教他背誦兵法,並且列出不少春秋以來的戰例,詳細解說起了兵法中的含義。

尉繚所講述的兵法,並不像《孫子兵法》那般,隻強調將軍的素質,士兵的操練和戰爭之中的技巧。更多的是從國家政治經濟各方麵來闡述戰爭。一針見血地指出,打戰打的是綜合國力,而不是簡單的勝負拚殺。

尉繚這種軍事思想讓陳勝肅然起敬。因為在他的那個年代,綜合國力這個詞,大多數人也未必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是什麼。

除了講解自家的兵法,尉繚也不時說出一兩句《孫子》或者《吳子》兵法兵家大聖的著作名言。這些著作在這個年代流傳極少,就算有人偶得,也視為珍寶珍藏起來。不過陳勝卻不時從口中附和一兩句"兵貴神速,風林火山"之類的字眼時候,讓尉繚心中難以平靜。尉繚又哪知道,在陳勝那個年代,這些思想已經濫觴,就算是六七歲的孩子,差不多口中都能夠迸出幾句這樣的話,為各種行業解讀這種思想的書籍更是泛濫到了極致。還以為自家學生是個兵學天才,無師自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