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保護地主要類型(1 / 1)

第一節加溫溫室

加溫溫室的結構特點:加溫溫室中以薄膜改良溫室居多。跨度一般為5~6米,其中栽培床的寬度為3.5~5米,後牆高度為1.2~1.8米,厚度為0.3~0.5米。傳統的溫室的後坡麵有檁、柁支承,前屋麵用細竹竿或毛竹片作為拱架。拱架之間距離約30厘米,通常有三排立柱支承拱架。為了使立柱與拱杆成整沐,選用中6的鋼筋或8號鐵絲作拉線,拉線與立柱掛定緊緊固定。覆蓋的薄膜焊成3片,可有兩道通風口。每間長3.3米,每間後牆留一個通風眼。火道與走道各0.5米。加溫溫室冬季進行蔬菜生產時,每3~4間溫室有一個爐火,夜間還要覆蓋草簾或蒲席。這種溫室能在嚴寒季節生產喜溫瓜果類蔬菜。

還有一種半加溫溫室,跨度為6~7米,栽培床的寬度為5~6米,後牆高1.61.8米。秋冬季節不生產瓜果菜類而種植芹菜、油菜、青蒜、韭菜等耐寒葉菜類,12月份以後陸續生火。上巷收獲後,一般於1~2月份定植春茬瓜果菜類,或用於春季瓜果類蔬菜育苗之用。

第二節日光溫室

我國遼寧省海城市使用日光溫室,不但曆史悠久,而且經驗豐富,成本低,產值高,值得各地學習。

根據黃應甲等報道,海城日光溫室歸納起來大致有4種類型。現將其中的一種即海城新日光溫室介紹如下。這種日光溫室是在原來海城普通式的結構基礎上改革發展而來的。主要是改革了前坡結構,將原來有支柱的變為無支柱,雖然建造成本有所提高,但是提髙了溫室利用效果,並擴大了透光麵,提高了透光率,利於蔬菜生長,還方便了在室內的農事操作。同時,可以設置多層覆蓋,又增強了保溫性能,可以在冬季生產黃瓜等蔬菜,從而提髙了生產效益。

此日光溫室中柱前4米,中柱後至後牆根為1.7~2米,溫室高2.4米,後牆髙0.8米,中柱高2.2~2.3米。

日光溫室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加溫,節省能源,大大降低成本。所以,近年來北方各地發展很快,結構類型也越來越多。例如遼西半年閑日光溫室、天津一麵坡日光溫室、河北永年縣三分之二式日光溫室、承德、山海關一斜一立日光溫室、哈爾濱家庭日光溫室等等。

第三節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的結構在北京郊區一般為單棟拱圓型。根據骨架用材不同,分為竹木水泥柱結構棚、半鋼架結構棚、全鋼架結構棚和組裝式鍍鋅管架棚4種類型。其中以竹木水泥柱結構較為普遍。

竹木水泥柱棚,跨度一般為12~14米,中柱高2.5米,棚體跨度與高度比大致為5:1。棚內橫向(東西向)支承立柱為6排,中柱、腰柱、邊柱成對稱分布;縱向立柱間距3~4米,每兩個立柱之間有兩個支承拱杆的假柱。立柱與立柱間的縱向(南北)連接,是用鋼筋焊成的檁片,或厘米的角鋼做成的拉梁。假柱用42的圓鋼或3厘米%3厘米的角鐵直接焊在拉梁上,拱杆用直徑5~6厘米的毛竹,與立柱或假柱緊緊固定。其結構見圖3。竹木水泥結構大棚,每棚生產麵積666平方米,造價一千多元。

除塑料大棚外,還有拱圓形小棚。人在小棚內不能直立行走。其結構特點:寬2米左右,東西延長,高1米左右。小拱棚有加蓋草簾和不加蓋草簾兩種。

此外,還有塑料中棚,其麵積介於大棚和小棚之間,中棚結構類似小棚。中、小棚吸熱快,散熱亦快,但可以加蓋草簾,保溫性能優於大棚,可以提早生產。

目前,塑料棚大多采用多層覆蓋的技術。比如,鋼架無柱大棚多采用三層覆蓋方法,第二層簿膜,也稱天幕,可用0.06毫米厚農膜,也可用地膜;第三層是在大棚中用竹竿或毛竹片插成0.5~1米高的小拱棚,其上覆蓋0.015毫米厚的地膜,四周圍嚴,防止漏風。竹木水泥柱棚,宜采用小拱棚上扣地膜的方式,中棚、小棚也可用不同高度小拱棚,上扣地膜,搞兩層覆蓋。

第四節改良陽畦

改良的結構:一般跨度為3米左右,畦北側打髙1米、寬0.5米的土牆,半拱型骨架用細竹竿或毛竹片做材料,相互間隔0.3米左右,其上覆蓋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簾。為了增強骨架支撐力,每隔7米支一根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