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會安排事項的先後次序。雜亂無章和拖延總是連在一起的,因為兩者可以說是“相得益彰”的。如果一個人的桌麵上攤著10件待處理的事情,那麼單單是決定從何下手就要頗費一番工夫。一個家庭主婦麵對十來樣積留的雜活,往往會感到無精打采,很可能泄氣認輸,寧肯去看電視連續劇,而一件事也不去做。人在疲疲遝遝的時候,總是隨意擇一件事幹,或者幹些次要的事,而常常忽略了重要的事項。其實,要改變這一壞習慣不很難,那就是學會安排事務的輕重緩急。比如每天晚上把所有第二天該幹的事一一列在紙上,並按它的重要性依次排隊。這樣,第二天你就可以按部就班地處理它們,每做完一件事,就高興地在紙上劃掉一項。
這個經驗看起來也許是最簡單不過的,但是你在完成一件事之後,再著手處理另一件事,這樣為你節省的時間和精力卻是驚人的!
3.不要避重就輕。避重就輕也許是符合人的天性的,但是到頭來隻會導致問題銖積寸累,難上加難。幾年前,諾曼常常積壓一大堆來信。如果第一封信中牽涉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就把它擱置一旁,找一封容易答複的信去處理,結果,沒過多久,他就積攢了滿滿的兩三包沒有答複的信。
皮爾斯教授對他說:"你犯了個錯誤,不應當回避那些棘手的信。應當首先處理它們。你因此而得到的鼓舞會使剩餘的任務迎刃而解的。"他試了試,果然此話不假。
4.不要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采取行動望而卻步,是因為害怕自己幹得也許不那麼完美無缺。諾曼說:“我一直想給我的一位朋友寫封信,他的爸爸剛剛去世。可是我又不知道該怎樣寫吊唁信,也不知如何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情。”皮爾斯教授問他:“你指的是什麼心情呢?”他說:“我十分難過。我一直在為他祈禱。”皮爾斯教授把諾曼的這些話草草地抄寫在一張紙上、遞給他,並說:“這就是你要說的一切。你的朋友並不想要一份作文,他需要的隻是幾句發自內心的話。”
拖拉是一種壞習慣。正如所有的別的習慣一樣,它也同樣可以被克服掉。你最好還是在這個惡習把你摧垮之前就把它除掉吧。
改變辦事拖延的毛病
1.改變愛拖延的習慣
這是一切的前提。隻有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2.恐懼的因素
害怕失敗而遲遲不敢動手,這是愛拖延的一大原因。如果是這一原因,克服的方法是強迫自己做,假想這件事非做不可,這樣你終會驚訝事情竟然做好了。
3.健康不佳的原因
這種時候愛拖延。留意你的身體狀況。
4.毅誌力薄弱的原因
意誌薄弱的人常愛拖延。磨煉意誌力不妨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每天堅持做一種簡單的事情。例如做日記。
5.環境因素
在整潔的環境條件下工作,不易分心,也不易拖延。另外,備齊必需的工具也可加快工作進度。把雜誌收起來,關掉電視,關上門,拉上窗簾等等,不給自己分心的機會。
6.擬好計劃
要求自己嚴格按計劃行事,並公開你的計劃,為了你的麵子,你不得不按時做完。
7.防止借口
例如“時間還很充足”、“現在動手為時尚早”、“現在做已經太遲了”、“準備工作還沒做好”、“這件事太早做完了,又會給我別的事”、等等,不一而足。均導致辦事拖延的毛病。對比,須予以警惕。
8.留在現場,再堅持十分鍾
強迫自己留在事情的現場不許走,10分鍾以後,很可能使你興奮起來而不想罷手了。
9.不能半途而“停”
這樣很容易使人對事情產生棘手感、厭煩感。應該做到告一段落再停下來,會給你帶來一定的成就感,促使你對事情感興趣。
對於必須要辦的事情,有時候三思而後行,往往成了拖延的借口。因此,不妨立即動手。
隻有行動才是成功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