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不要對什麼事情都看不順眼(1 / 2)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為了故意顯示自己有思想、有個性,隻要有人在場的時候,他就會故意找出一些“不順眼”的事情出來,大談特談。

要多看別人的優點

社會上讓人看不順眼的東西是比較多,但在一個人的眼裏看不順眼的太多,那就有點不大正常了。當他很隨意地對周圍的人和事品頭論足、說三道四的時候,很可能在別人眼裏,他才是最讓人看不順眼的。.

有些人往往喜歡盯著別人的缺點,對他人的不足很敏感,很有觀察力,但對他人的優點卻視而不見,甚至憑想象大談別人的缺點。在街上看到一個塗著口紅的女孩,他會馬上對邊上人說:這種人太俗氣了,一點不懂高雅;看到一個人手裏拿著手機,他馬上發表高見:這種人素質太低,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有錢。在他眼裏,這個世界的一切人和事都應該和他自己想象的一模一樣。

有這種傾向的人也可能是為了故意顯示自己有思想、有個性。隻要有人在場,他就會故意找出一些“不順眼”出來,大談特談。當然,在場的人是越多越好。他會談這個世道是如何不公平,那些領導是如何無能,實在沒話好講,他也會說上一句:那個清潔工掃地動作是多麼笨拙。似乎如果讓他來,這個世界會馬上變個樣。當然,有時候,他會為了投同伴的口味而故意發表“高見”。

有這種傾向的人更可能是出於嫉妒或出於不得誌,人在不得誌的時候是會發些牢騷,在嫉妒的時候也會說些難聽的話,但一個人動不動就嫉妒,動不動就覺得不得誌,那就有些不正常了。看到鄰居王總換了個大套房間,就會十分肯定地說“起碼有一半錢是貪汙的”,看到科室裏的小夥子被提升了,又會逢人便說“不知送了多少禮”。

一個人如果看不順眼的東西太多,那他肯定沒有好的人緣。麵對一個動不動說風涼話的人,你自然會擔心,說不定哪一天他也會在背後說你的風涼話。這樣,誰還敢和他深交?看不順眼的人總會自己把自己拖入一個孤獨的境地,也會被別人看做一個性格怪異的人,一個缺少人情味的人。

要試圖改變這種心理,首先要試著讓自己多看別人的優點,多替別人著想,多去理解別人。也可以試著換位思考一下,比如,你自己有了錢,手上拿個手機是不是很正常。有時候要替別人想想難處,一個領導見到上級總會滿臉堆笑地恭維一番,這不能一概以“虛偽”定論,換了你也許也會這樣。難道你就會一臉冷峻?說不定你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次,心裏要明白一個道理:你看人家不順眼,別人也會看你不順眼。你多看別人的優點,人家也會多看你優點。這可謂人際交往中的“等價交換”原則。

要善於處理與朋友間的矛盾

朋友之間也難免少不了一些“麻煩”,如爭吵、別扭、意見不合、經濟上的糾紛等。這些“麻煩”可大可小,說它“大”,是因為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友情斷絕,甚至反目相向;說它“小”,是因為處理的及時妥善,就會盡釋前嫌,和好如初。

應記住,朋友之間有“麻煩”是正常的,及時妥善處理才是最重要的。

(一)與朋友發生爭論時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求同存異”,“求同”以在爭論中提高;“存異”以使不同的觀點存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爭論問題就是這樣。當時法國科學家比·特雷莫寫了一本書,馬克思認為“很好”。恩格斯卻認為“沒有任何價值”,兩人的意見得不到統一。通過反複的、尖銳而又友好的爭論,馬克思終於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對另外一些問題,則持保留態度。這樣求同存異,通過爭論使各自的意見都向真理前進了一步。

正確的方式是不要正麵衝突,使爭論以緩和方式進行,正麵衝突容易讓雙方都下不了台,會由爭論變為爭吵,甚至升級為打罵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