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2 / 2)

“如此說來,那我先恭喜你了。你父皇是在看到了那兩樣東西,才把這次領兵權交給你的?”耿青峰若有所思的說著,一點也不像李璥所表現的那麼高興。

“是呀!不過,是我為了讓父皇定下讓我出征的信心,先拿出來的。”說著的時候,李璥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必竟耿青峰所教他的,是讓他先向父皇請旨,等到父皇同意的時候,再把這東西拿出來。“還好我當時先拿出來,你不知道,我向父皇請旨出征後,那些皇兄們也一個個的站了出來。他們七嘴八舌的說著,要不是因為在金鑾殿上,估計他們早就打起來了。就是父皇說明把這些出征之事交給我後,三皇兄還站出來反對。說什麼我從沒帶過兵,又不懂兵法什麼的,如果此次出征,要是輸了的話,不止讓大唐丟麵子,還會有損士兵的士氣。當時一聽這話,就氣得我當聲和他理論了起來。……”

後麵李璥說些什麼,耿青峰並沒有注意聽了。他隻聽了前麵一句,便輕歎起來。這家夥還是太嫩了一點,這麼直接就拿出來,李隆基怕是高興得快暈了。那情形,隻怕是他想不答應也不行。

不過,這李隆基還真TMD的不是個東西!讓兒子出去曆練,也是對他的江山好,居然也要有東西交換才能下定決心。這當皇帝的都是老奸巨滑的祖宗,連自己的兒子都要算計,指不定啥時候算計到自己身上來。看來,自己也要好好想想下一步該怎麼做才行。不能總讓他牽著鼻子走。

如果李璥沒有交出去的話,這個赤嶺他還可以自己來打理,把他弄成一個小型的現代城鎮。順便弄些兵馬、槍、炮啥的,壯大自己的力量。可是,這傻小子居然沒有按自己的要求去做。

這次征戰雖然重要,但也沒有重要到這個地步。而赤嶺就不同了,那裏雖地處貧瘠,不生草木,但那裏不止是唐吐往來的必經之地,更是軍事要地。當初金城公主和親至吐蕃,唐吐劃分地界,在赤嶺樹碑。當時,唐吐互派使臣在赤嶺會盟樹碑,正式明確劃分邊界。雙方相約,“不以兵強而害義,不以為利而棄言”。

可是,赤嶺樹碑的時間不久,唐吐又一再發生衝突。吐蕃發兵攻擊唐在西域的附屬國小勃律。大唐遣使勸阻,吐蕃置之不理,仍攻占勃律,李隆基大怒。因此,此事成為唐蕃關係再度惡化的先聲。唐吐在青海湖一帶大戰,破吐蕃軍30000人,並拆毀赤嶺界碑。金城公主十多年嘔心瀝血換來的和平,化為烏有。從此後,吐蕃經常襲擊唐西部邊境。

特別是近年來,吐蕃由於長期對大唐用兵,軍役負擔沉重,百姓們怨聲載道。再加上連年災荒,內亂不止,國勢大大削弱。為此,當政的讚普不得已才主動遣使來唐。除了借取一些糧食以外,還想借機與大唐修好。當然,耿青峰當初所想的那些,吐蕃讚普也不是沒吩咐過,可是卻都讓耿青峰給破壞掉了。

想著,耿青峰不由得又歎息起來。“李璥,這次的事情雖說你沒做錯,但你卻太過於心急了。有時候,好東西要最後拿出來,才能給人一種震憾力。好了,我也不說你了。你自己好好想想,我為什麼要讓你最後才拿出來?你自己是哪裏做錯了?”

本以為會被表揚的李璥,聽了耿青峰這話,一下子便焉了。他求助式的看了看外公武重規,卻發現他根本沒啥反應,自顧的喝著酒,對他們的話根本沒打算發表啥意見。看來,他也是同意耿青峰的話了。難道自己真的做錯了嗎?他不由得反思起來,想著今天在朝堂上的一切。心中那興奮莫名的情緒,也慢慢的煙消雲散了。

看著李璥那瞬間消沉的樣子,武重規也有些於心不忍。可是沒有辦法,耿青峰他在教這小子,自己總不能阻攔。而且,他所說的是對的,這樣的做法,也沒有什麼過激。唉,赤嶺就這樣交出去了顧然可惜,但能借此讓李璥再成熟一些,倒也無妨。就當他吃一塹長一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