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宣傳(2 / 2)

這一點,剛才武重規隻想著怎麼樣去幫他,確實沒有想到這一層上麵。現在聽耿青峰這樣一說,才發覺確實有些不妥。如果外孫真的要遠離那奪嫡的紛爭,最好的方法便是自己與他千萬別與那些朝臣走得太近,免得他那幾個兄長又再次出手,到時李璥怕沒有上次這麼好的運氣了。

他現在人老了,隻想好好、平靜的生活。如果皇上有事,不管是他自己的,還是朝庭上的,他都願意盡心盡力。但這些權位之爭,他敬而遠之。

武重規看著耿青峰那真摯的眼神,心裏暗暗讚歎著。這小子,他沒有看錯。雖然年輕很輕,也隻是個頂著爵位的商人,但他確實從心裏為他們考慮著,是個有情有義的人。他的家世是不怎麼樣,但他是自己的幹孫子,李璥的救命恩人兼兄弟。此刻,他心中也有些明白,李璥為什麼情願連皇子也不做,隻想跟著他們了。

“我想起一件事!”既然耿青峰也提出了在王府設宴的弊病,他還是照他所說的來辦吧!而且,自己隻有李璥這麼一個外孫,他不想他有事。回想起過去那三年的日子,他還有些心有餘悸。“過些日子便要過年了,宮裏會宴請群臣,你可以進宮去請求皇上試試。”相信到時連耿青峰也會成為座上客。而且,以李隆基目前對他的態度來看,這件事十有八九會成功。

對哦!聽武重規這麼一說,耿青峰才想了起來。以前在電視中所見,過年的時候,皇帝一般會在宮裏大宴群臣,再讓群臣獻上禮物什麼的。如此說來的話,那就沒有幾天了。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農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飯以後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曆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對這一節日又稱之為過年。

大約自漢代起,過年期間大吃大喝已成風氣。據《漢官儀》和《後漢書?禮儀誌》等書記載,漢製規定,每年春節,群臣都要給皇帝朝賀,稱為“正朝”,皇帝便大擺筵席款待群臣,君臣飲宴歡度佳節。此後,在魏晉至唐,新年朝賀,皇帝大宴群臣成為定製,如曹植《元會》詩中描寫三國魏時新年賀宴會雲:“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晉時春節朝賀皇帝時,皇帝要給百官增祿,每人賜醪酒二升。宴會上,“冠蓋雲集,樽俎星陳。肴蒸多品,八珍代變。羽爵無算,窮樂極宴。”唐代宮廷春節朝會不僅沿襲漢晉舊俗,而且由於天下一統,經濟文化繁榮昌盛,春節宮廷宴會自然成為曠代之舉。過年之日,唐朝皇帝不僅要受漢族百官朝賀,而且來自遠方少數民族和附屬國的首領和使臣也來奉禮恭賀。因此,朝堂大殿筵席紛陳,鍾鼓喧天,絲竹震耳,歌舞升平,預祝新年國運亨通。“老爺子,如果這事真要辦成的話,我想那院子先把後麵釀酒的地方弄起來。而且,我想請皇上讓李璥出宮幾日,過來幫我一起把酒弄好。雖說宮裏飲宴,大家不會喝得太過,酒水也用不了多少,但總不能不給皇上留一些下來。”耿青峰考慮著,把其中需要的提前弄的,先向武重規提了一下。“璥兒會弄這酒嗎?”武重規之前懷疑過李璥會不會耿青峰那些東西的煉製,但那也是他得到探子回報後,與李璥偶爾漏出來的話語中查覺的。並沒有真正的去證實一下,這想法的真實性。如今聽耿青峰這麼一說,算是解開他心中的疑問了。不過,他還是想再次確認一下。

“他會,當初在揚州的時候,有時我會出去巡查一下,怕時間來不及,但教會了李璥,讓他在我忙不過來的時候,幫我一下。”耿青峰倒是回答得爽快。他笑著看向武重規,好似知道他在想什麼一樣。不過,看他那表情,耿青峰了確實猜到了一些。

李璥是皇子,這點他確實始料未及。不過他相信李璥的人品,在自己沒有同意之前,他是不會把自己那些東西的配方說出去的。而且,他仔細看過武重規的表情,知道他剛才的話隻是向他證實罷了。

“嗯,那我們先回去吧!一會兒下午你跟我進宮,先去向皇上稟明!”

“我知道了!”耿青峰見正事差不多有頭緒了,也十分高興。他拉起李昱琪的手,在她看向自己的時候,對她歉意的笑了笑。每次他一想事情起來,都是這個樣。如今李昱琪站在他邊上,卻一直等著他。對於自己的冷落,也沒有埋怨,讓他自己都覺得有些對不起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