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慢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一陣嬌脆清亮的童音,飄在煙波浩淼的湖麵上。
朗誦之聲傳自湖麵的一艘遊船上,船裏坐著六七個兒童和一名中年男子。
那名中年男子身著寬服大袍,峨冠博帶,帶領著這一群同樣身著漢服的兒童,正朗誦著詩詞。
看樣子,這是當前熱門的少兒培訓機構在戶外開展傳國學教育活動。
不知何時,現代社會冷落已久的中華古典詩詞又風靡於世,政府部門、中小學校大力弘揚,電視媒體、綜藝節目大肆宣傳,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自信正在華夏百姓的心中迅速複蘇。
他們詠的詞是宋末元初的詞人蔣捷所寫的《燕歸梁-風蓮》。
詞人將風中之蓮擬人化,比作夢中霓裳羽衣之唐宮美人,景境迷離,裙裾飄舞,驚豔的身姿,在人心頭不停地回旋。然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了舞曲,一晌貪歡的夢境霎時幻滅,徒見眼前滿池荷花,淩亂風中。
這首詞寫景極美,意境尤深,是一首詠風荷的絕唱,也是一首寫給南宋王朝的哀歌。
蔣捷號竹山,是陽羨人,即今時宜興人。南宋亡國後,心懷故國,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是宋末四大家之一。
此時正值初秋,地處宜興太湖之濱。太湖浩渺,荷葉凋殘,蓮蓬漸黃。
這一陣誦讀之聲傳入湖邊一名年輕男子耳中。他在臨湖的一座亭子中悄立已久,口中喃喃道:“‘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回想這幾日的經曆,真像是大夢初醒一般。現如今,我到底該怎麼辦……”
想到那日的場景,剜心般的痛苦再次襲來,讓他痛得幾乎窒息。
這名年輕男子姓胡名逸峰,是一家私營企業的小職員。
胡逸峰家境一般,母親早逝,全憑父親含辛茹苦,拉扯養大。數年寒窗苦讀,終於考上大學,畢業後在當地的一家廣告公司謀得了職位,工作辛苦,收入微薄。好在他勤奮認真,踏實肯幹,工作上漸漸有了起色。
因為工作的緣故,他認識了一個國有大公司的市場部職員秦嫣。兩人從業務上的來往,逐漸變為私底下的交往,慢慢地兩顆年輕的心走到了一起。
然而,未來的丈母娘秦母卻是個極端勢利之人,堅決反對女兒嫁給胡逸峰,因為他沒房沒車。
雖說宜興是富庶之地,百姓生活殷實,然而胡逸峰有一哥哥,三年前結婚買房,已耗盡家裏幾乎所有積蓄,不料半年前又逢父親一場大病身故,家底更是掏空,哪有能力再買房買車?
父親的去世對胡逸峰打擊巨大,所幸有與秦嫣的愛情溫暖慰藉,助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然而,就在他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之際,怎料想,就在五天前,他卻遭遇了人生中更重大的打擊,再一次跌入更加痛苦的深淵。
此刻,胡逸峰眼神空洞地看著遠方,眼前的碧葉紅花,卻視若未見。
那日的畫麵又在他腦海中浮現,他愈想要拚命忘記,然而卻愈加清晰,刻骨銘心。
那是發生在城中公園的一角,時已月上樹梢。當日是七夕節,世間的男女都在這日向愛侶表達情意。胡逸峰約秦嫣在公園中相會,打算向她求婚,送給她一個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