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戒色認罪(1 / 2)

聽到靜好的話話,戒色有些生氣,說:“化緣一詞,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此一因緣,即為化緣,即為化度眾生的因緣;教化眾生,渡過生死大海,便是化緣。如來入滅之時,還說:‘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也就是說:佛為化緣而來世間成佛,佛雖入滅,化緣未絕。此一尚未完滿的化緣,有待後世的佛子來繼續完成。佛因化緣而現,佛子亦皆有其化緣。”

“什麼?”靜好沒聽懂什麼意思。

正好能轉個話題,戒色接著說:“因緣這樣東西非常微妙,如果往昔生中未曾結過佛法的緣,即使遇到佛陀,佛陀也無可奈何;佛陀是大覺智人,但亦無法化度一個無緣的人,所以在佛陀時代,有很多不受佛度的人,竟在佛的弟子麵前接受了化度。因此,佛及佛的諸大弟子,每見一個可度的人,往往總在事先以神通觀察,先看他的化緣屬誰,便由誰去化度。”

似乎是恍然大悟的樣子,靜好說:“別的我沒懂,但你最初說的‘姻緣’那不是應該求月老嗎?你們佛家還管這些啊,這和‘化緣’有什麼關係嗎?”

聽到這話,葉潭墨一時沒忍住,嘴角露出來笑意,又有些無奈。

旁邊的人雖然也覺得詫異,但是卻不敢嗤笑。

那個戒色似乎也無奈了,隻能說“‘化緣’二字乃佛教術語。能布施齋僧的人,即與佛門有緣,僧人以募化乞食廣結善緣,故稱化緣。還可以指為了佛事而進行的一切募化活動,不是乞討。‘化緣’本義是佛、菩薩高僧等示現教化眾生的因緣。所謂化緣,乃指化度的因緣。”

“你先別激動。”靜好聽出來戒色話語之中的衝動,似乎是對自己詆毀佛教的不滿。靜好說:“可本妃聽說過一句話‘出家人不打誑語’。你實話實說,到底六天前有沒有去過周家‘化緣’。”

“我去過又如何,他們不該死嗎?”戒色有些衝動。

“漂亮。”靜好得意的對著眾人說。

而那個戒色無奈的坐在地上,似乎知道自己是回不去了。

本來眾人還對王妃娘娘講不通在心中有些恥笑於她,但是看到這種結果不由得又敬佩起來。

而趙默趁機拍一下驚堂木,讓戒色把殺人的過程說清楚。

已經知道自己過不去了,戒色說:“是,他們周家人都是我殺的。我恨他們,我要報仇。”

這話趙默自然不信,他讓戒色說清楚與周家是何仇怨。

戒色說:“其實王妃說得對,我應該去求月老而不是菩薩。我喜歡周家的少夫人,若是周家人對她好也就算了,可是偏偏他們對她並不好,我隻能……”

“你是一個僧人啊。”趙默說。

“誰要做一個僧人。”戒色生氣的說:“我從出生就在寺廟,我從來沒有過選擇,我也想做一個普通人,有父母妻兒。”

愣了一下之後,趙默讓戒色把他殺人的經過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