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要性探析(1 / 2)

德育研究

作者:趙寶紅

【摘要】筆者從四個方麵就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要性進行了探析:一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三是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必要性 當代大學生

一、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係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學生頭腦的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如何,關係能否培養出大批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關係黨的事業能否後繼有人,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及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目標能否實現。

青年,寄托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隻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胡錦濤同誌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曆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包括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約有 2300多萬,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係到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目標的實現。青年大學生的成長,牽動億萬家長的心,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確保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工程”,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工程”。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麵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其他課程所無法比擬的。

黨中央曆來十分關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曆來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度重視以科學理論武裝來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把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裝當代大學生,看作是關係我國改革開放前途和 21世紀國家命運的大事,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長遠大計。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永具生命力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科學真理,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也是青年人健康成長的行動指南。隻有堅持學習,必將終生受益。”1998年 4月 23日,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討論批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新方案,集中反映了黨中央對新的曆史條件下進一步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高校思想理論教育工作實效的殷切期望。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並直接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寄予厚望。2004年 3月,中央領導同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從培養師資隊伍、加強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改進宏觀指導等方麵下功夫,力爭在幾年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況明顯改善。2004年 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5年 1月,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召開,胡錦濤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全麵部署;2005年初,中宣部、教育部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央的一係列重大部署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體係、教材編寫、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隊伍建設等都提出了新思路、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