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別人多做一點:工作中僅僅“稱職”是不夠的
這是濟南軍區曆史上一次規模宏大的首長機關野戰化集訓。
軍區導演部隨機抽點200多名師旅領導和機關幹部,連考3天。名次揭曉:第一名是作訓參謀,第二名是一位副師長。讓所有參賽人員意想不到的是,名列第三的竟是一位政治幹部——某裝甲旅政委陳華平。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能夠熟練掌握新式主戰裝備,在計算機上擊鍵如飛的旅政委,隻有七個手指!
陳華平是一名政工幹部,按理說,隻要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他對自己的軍事訓練一點也不鬆懈,他常說:“在戰爭年代,軍政幹部互換很正常。和平年代雖然分工比較穩定,但明天走上戰場,領兵打仗的要求是一樣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陳華平克服了巨大困難。
每天晚上,陳華平無論工作到多晚,都會打著手電筒來到山上的坦克預習場,學習裝甲車駕駛、通信、射擊3個專業的操作要領。有一次,他感冒發燒到39℃,剛拔下吊針就要往車場跑。妻子望著他那灰青的臉色,心疼地勸他:“就休息一個晚上吧,天這麼冷,你一頭鑽進那鐵疙瘩裏,還要不要命呀!”陳華平卻說:“打起仗來可不管你天冷不冷,如果因為感冒就影響訓練,那不就成了‘紙老虎’了!”妻子沒辦法,隻好由著他走出家門。那一夜,陳華平鑽在冰冷的坦克車裏練通信,不知訓練了多長時間,誘導情況的助教突然聽不到電台裏的呼叫聲,他爬上坦克,才發現陳華平因過度疲勞手握著通信開關睡著了。
體能訓練,手指抓不住單杠,陳華平就用繩子把手腕捆在單杠上,手腕練腫了,殘缺的手指磨出了血,汗水一浸鑽心的疼。憑著這股勁兒,他硬是過了體能關。至今,他跑百米的速度為15.3秒,俯臥撐一口氣能做40個,遊泳能遊2500米。坦克發動機維修,全旅沒人能超過他。一個年近50歲的旅領導達到這樣的體能和技能,全旅沒有不服的。
為了熟練掌握信息化指揮,他勤學苦練電腦標圖。因為右手殘疾握不住一般鼠標,他專門買了個小鼠標,反複練習;七根手指打字較慢,他就把三根殘指也用上,別人是在敲,而他卻要“戳”。殘指不知戳破了幾回,終於練就了“七指飛鍵”的硬功。
其實,卓越離我們並不遙遠,隻要掌握成功的秘訣,你就能夠登上卓越的峰巔。陳華平的故事讓我們深刻地了解到,成功的不二法則是:比別人多做一點。
現在很多的職場人士對工作都持有“隻要稱職就足夠了”的態度,他們認為隻要“差不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做到最好。然而,恰恰是這樣的想法,讓他們無法得到老板的青睞,更難以獲得提升自己的機會。但是職場中也有一些人,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績。他們比別人投入更多的心力,不滿足於60分的狀態,在他們的職場寶典中,有重要的一條:比別人多做一點!
曾經有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身兼數職,但是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有聲有色。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他還出了幾本書,投入市場立即成為暢銷書,在各大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人們都對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議,很多人奇怪他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時間。他的回答是:“為了擁有成功的機會,我比其他人更加積極地工作。當別人在咖啡廳和劇院的時候,我在辦公桌上;當別人在熟睡的時候,我在書桌上。”這樣的投入,讓他取得了別人望塵莫及的成績。
著名的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提出了很重要的“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作出的努力差別很小,僅僅隻是“多一盎司”而已。但正是這多投入的一點點,讓他們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
德尼斯最早開始在杜蘭特的公司工作時,隻是一個很普通的職員,但現在他是杜蘭特先生最得力的助手,成為一家分公司的總裁。他如此快速地得到升遷是因為他總是設法使自己多做一點工作。
“剛來杜蘭特公司工作時,我發現,每天大家都已下班後,杜蘭特依舊會留在公司工作到很晚,於是我決定自己也留在公司裏。是的,誰也沒有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覺得我應該留下來,在杜蘭特先生需要時給他提供幫助。”“杜蘭特先生在工作時經常找文件和打印材料,最開始他都是親自做這些工作。後來他發現我時刻在等待他的吩咐,於是他讓我代替他去做這些工作……”杜蘭特之所以主動讓德尼斯為他工作,就是因為德尼斯比別人多留在辦公室一會兒,使杜蘭特隨時可以見到他。盡管德尼斯並沒有多獲得一分錢的報酬,但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讓老板見識了他的能力,從而也為自己的晉升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