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信倒不信是梁軍膽寒臨陣脫逃,正是疑惑之際,忽聽後方喊聲大舉,調轉馬頭一看,才見王僧辨領著幾千人馬衝將而來:“獨孤郎,王僧辨來也!”
獨孤信怒火中燒,又快速命人往後殺去,不想梁軍連槍未碰到,王僧辨突然領著梁軍亦是逃跑往兩岸山林!
獨孤信大軍詫異之餘,還來不及沒刹住腳,後方又響起劇烈喊聲,轉頭一看,才見仲奇領著一撥人馬殺將而來,獨孤信大怒,忙不迭地又帶人掉頭殺向仲奇。
而他剛一轉頭,王僧辨這撥梁軍之中卻是響起鳴金之音。
金鑼一響,王僧辨忽然領著梁軍衝下山來殺向獨孤信後方尾巴。與此同時,仲奇一方軍馬擂鼓不斷,這一方梁軍跟著再度逃入山林間。
王僧辨卻又殺來,獨孤信當即又調轉馬頭殺向王僧辨。就這般四五次下來,被這前後兩人耍地團團轉,西魏軍馬還未正式交戰,卻已是體力透支。
獨孤信大汗淋漓,心下明白這是蕭慕理的彭越撓楚之計,就是要浪費自己體力,困住自己,這回便不再吃他這一計,隻管向王僧辨追去。
後方梁軍再度擂鼓起,獨孤信卻是置若罔聞,隻管殺向王僧辨,不想這一回擂鼓之音正乃出兵,仲奇領著五千人馬猛地從兩岸山林衝將而下,殺地西魏軍馬措手不及。
獨孤信心下大驚,當即放棄追擊王僧辨,與仲奇軍馬交戰起來,而王僧辨大軍卻跟著回擊而來,殺向西魏軍馬。
西魏兵馬早已被梁軍弄地精疲力竭,兼之之前幾次埋伏,心下早已沒了戰鬥意誌,是以死傷無數,慘不忍睹。獨孤信自己亦是傷痕累累,身心俱疲,卻不願認輸,可看己方兵馬橫屍無數,不得已而為之,當即命人撤兵回往麥城!
仲奇看向王僧辨,喊道:“你留在這裏,助韓子高守竟陵。王爺去了麥城,我且去追獨孤信哪!”說罷,仲奇領著兵馬追獨孤信而去。
麥城,位於襄江之左,長阪坡之右,葫蘆穀口之下。此時已然是月上末梢,萬籟俱寂。
此時城裏留著不過兩千魏國士兵,但獨孤信與於謹離開麥城之時,怕梁軍偷襲,是以在城外深溝高壘,留城駐守的將士乃名將古丸。
蕭慕理、蘭花瘦和兩千將士以及輕雲五騎埋伏在麥城外山坡後,靜待情況出手。聶羅同三劍斷頭客,帶著四個身著西魏盔甲的輕雲五騎能手至城下時,天色夜霧彌漫,能見度極其之低,隻看得見一片霧蒙蒙。
“快開城門!”聶羅在城門下縱聲喊道。
“下方甚麼人?”古丸喊道。”
聶羅壓低嗓音道:“古將軍,快開城門,我乃獨孤將軍手下,將軍在竟陵城外受梁軍埋伏,讓屬下回來讓將軍派兵接援!”
古丸心下一驚,可卻不敢輕易開城門,當即命人將火把點亮,將下方一掃,隻見幾個鮮血淋淋的“西魏將士”,這才相信來人,當即命人打開城門。
聶羅、三劍斷頭客與那四個輕雲五騎的能手當即衝往城門,拔出刀劍便殺死了守城將士。蕭慕理見狀,一聲喝令,同兩千將士和剩下的五百輕雲五騎衝下山坡,往麥城城門衝來。
“不好,著道了!”古丸大驚:“快關城門!快!”可任憑他怎麼吼,卻依舊不見下方有絲毫動作。
“將軍不好了,方才那幾人是細作,將守城將士殺了!”
“甚麼?該死!”古丸大驚,正欲拔出腰間長劍,麵前一道黑影縱身閃過,古丸粗大的脖子上便掛著一條鮮紅的血痕!
三劍斷頭客冷眼看著這被自己抹脖子的古丸,將“人劍”插到背後:“將軍好走!”
說罷,他看向下方,隻見秦淮王與蘭花瘦領著梁國士兵人馬衝入城內。三劍斷頭客當即喊道:“魏國將士們,古丸已經被我殺了,從此時起,麥城便是秦淮王的了!還不速速投降!”
城中將士聞言,本還想拚死一搏的,也都相繼繳械投降……
……
獨孤信一路被仲奇追擊,待過襄江之時,梁軍追殺地更為猛烈。怎奈西魏軍馬全是北方將士,情急之下過江,被淹死在江水裏的不計其數。
誰知這剛過江,前方一路人馬殺將而來,獨孤信以為是從麥城而來的接援之兵,誰想這撥人馬靠近,隻見將士中旗幟大書“淮”字,獨孤信大驚。
“獨孤郎,我家王爺特意派我來為將軍洗塵哪!”來人坐在馬上,背後背負三劍,做了個請的姿勢。
獨孤信緊緊按住身上兵器,冷聲道:“你是從麥城而來的?”
來人笑道:“是了,古丸已死於我的天地人之人劍下了!你若要進麥城,還須得我家王爺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