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眾豪傑議事中軍帳,十二將齊聚缺三人
童林到了長丘與馮近忠彙合,兩人押著龍紀回到東城。在李良淳的中軍帳外被俘的龍紀與團藏終於見了麵,兩人雙雙被擒,狼狽不堪,龍紀責備團藏失了密奏壞了大事,瞪了雙眼質問他為何不去自殺謝罪。
因為兩人使用日語交談,被不知其意的李良淳喝止,這時李良淳身邊的徐長生對龍紀道:“你倆本是同伴,既然都已經被擒住了,為什麼你不去死,偏偏要讓他死呢?你們日本人的光明磊落好像沒用在正地方啊!”
龍紀被徐長生拿住了話頭,一時語塞不知該怎麼回答,愣著想了一晌,龍紀這才還口道:“讓他死是為了成全他的忠誠和名聲,這是光榮的去死。”
這時軍帳中坐在徐長生斜對麵的一名唐軍將領道:“人性本就是求生不求死,你們日本人可真有意思!”他話一說完,在他旁邊的一名將軍也跟著道:“而且你們倆做的事,怎麼看也與光榮不沾邊啊,還談什麼光榮不光榮的,戰死沙場保家衛國那才叫光榮,你們這個啊,我咋覺得有股公報私仇借刀殺人的勁頭呢。”
這說話的兩名唐將,正是南城鎮將潘延武和北城鎮將高彥,聽到他倆的話,坐在徐長生身邊的唐將一笑道:“我曾經親自動手砍過手下一個兵的腦袋,那小子跟他同鄉一起來投軍,結果這小子看上了他同鄉的小媳婦,兩人出來當兵打仗時便在戰場上故意見死不救害死了他這個同鄉,然後又裝死當了逃兵,偷跑回老家占了他朋友的媳婦,這小子的算盤打得倒是好,隻可惜他不知我鄧子龍生平最恨這樣的人,後來有目擊的士兵向我報告,我就親自領了十個親兵連夜快馬加鞭趕到這人的老家,從那小媳婦的床上將他拿下,五花大綁以後,當著那小媳婦的麵哢嚓一刀劈了他的腦袋,嗨,你們不知道啊,當時我走的急,腰裏掛著的刀是剛剛打仗時用的刀,刀刃上都是殺敵砍壞的缺口,刀刃也不知卷刃了多少處,那一刀砍下去,我才發現,這結果可想而知啊,鈍刀子砍頭,那一刀我雖然用了全力,可是就將將砍了一半兒去,那人要死不死不了,要活不活成,腦袋耷拉在肩上連著血肉,唉呀媽呀…”
這說話的人叫鄧子龍,是東守捉城東北方的斜陽城的鎮將,他繪聲繪色的將著,逗得一旁的潘延武和高彥來了興致,高彥問道:“砍死個人有什麼稀奇的,那小媳婦呢?”
童林在軍帳外看著聽著燕郡的眾將有說有笑,回想到昨晚的那一番戰鬥,雖然最後得勝,但也是險中得生,現在這身上的傷還在隱隱作痛。此時此刻回頭去想仍是心有餘悸,能夠擒了盜取密奏的賊人,並且活著回來已經算是一種幸運了,如今又能見到眾將好似往常一樣有說有笑,心中的感覺無比複雜,但更多的依舊是歡喜和欣慰。
這時一旁的李良淳咳了一聲道:“哎!!!行了行了,別胡鬧了。咱們一起好好將這兩人審上一審!馮將軍還請入賬落座,童林!將犯人帶進來!!!”李良淳一發話,鄧子龍這仨人都沒了動靜,童林將龍紀押赴進了中軍帳,馮近忠也進到中軍帳中坐下。
這燕郡一十三城的鎮將,絕大多數都是李光弼的李家軍舊部,此刻在軍帳之中的唐將,除了剛剛坐在軍帳中說話的潘延武,高彥,鄧子龍和徐長生四人外,還有另外四人,分別是西守捉城鎮將劉晉,永平城鎮將阿那金翰,安順城鎮將丁晟鈞,以及營城鎮將薛震東。燕郡一十三城除了李良淳坐鎮東城之外,共有一十二位鎮將,此刻這中軍帳中齊聚了十二人中的九人,隻有新榆城鎮將李立三,濟賓城鎮將鄭炳鐸和泊渚城鎮將契苾乞泰三人不在。
十二將中,潘延武,高彥,鄧子龍,徐長生都是李光弼賬下舊將,劉晉,丁晟鈞,薛震東以及阿那金翰則是李良淳曾經的手下。這幾人年齡與李良淳相仿,是與李良淳情同手足一般的兄弟。其中阿那金翰本姓阿史那,祖上是突厥貴族,不過到了他父親那一代時已經淪落成了貧民百姓,因為辱沒了門庭,他父親取沒臉麵對家族曆史的意思,改阿史那為阿那,阿那金翰年少學武,一十六歲入伍參軍,天寶大亂時隻是李光弼軍中一名普通的士兵,後在征戰中憑戰功升為隊長,在李良淳賬下聽職,後來李光弼死後,軍隊分調各地,他便隨了李良淳一起來了遼東。東城一戰中這幾人都是當時被李良淳派出去的十人中的一員。
而十二將中沒有到場的三人中,泊渚城鎮將契苾乞泰與阿那金翰一樣是少數民族,隻不過契苾乞泰是鐵勒族契苾部人,相傳是唐代名將契苾何力東征高句麗時在遼東留下的血脈,其祖上置田經商,頗有家資,成為遼東當地的土豪富戶。可因為出身避諱,不得使用契苾姓氏,直到契苾乞泰爺爺這輩時,才恢複契苾姓氏,並以契苾何力子孫後代自居,天寶大亂時契苾家族散盡家產招兵買馬,迎合唐軍夾攻流竄到遼東的叛軍和流匪,因為軍功契苾乞泰的父親契苾光被封為泊渚城鎮將,三年前渤海入侵燕郡,泊渚城被渤海軍隊攻破,契苾乞泰的父親和哥哥戰死,他率領父兄的舊部和家族的私兵掩護部分百姓入山,與當時從新榆城和濟賓城潰散下來的唐軍聯合起來,在山中與渤海軍隊打起了遊擊戰,阻撓了北路渤海軍隊支援進攻東城渤海軍隊的計劃,間接幫助李良淳取得了東城一戰的勝利。事後沿襲了其父的官位,被封為泊渚城鎮將,統領守衛泊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