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巧神醫妙手難治病 道原委鬼邪又作祟(1 / 2)

第二章——巧神醫妙手難治病,道原委鬼邪又作祟

待到柳林軒醒過來時,自己正躺在客房的床上。身邊一個鬢發雪白的老者正伸手給他把脈。

老者臉色陰晴幾轉,看到柳林軒醒轉過來便送了搭脈的手,開口說道:“這位壯士,你可算是醒了。我是鎮上的郎中,也是這個鎮子的裏正。”

柳林軒環視四周,隻見除了眼前的老者,那店小二也站在床邊,正一臉嬉笑的望著自己。柳林軒想坐起身來,可掙紮了兩下也沒能起來。老郎中說道:“你身體尚且虛弱,還是安生躺著休息吧。”說罷,又回頭衝那小二說道:“小秋子,快去把我方才煎好的湯藥端來,順帶燙一壺花雕來,記得要滾燙滾燙的。再把我帶來的那幾朵花搗爛了和到酒裏。告訴白掌櫃,這位壯士已經醒了。”

那叫小秋子的小二應聲推門而去。老郎中又低頭向柳林軒問道:“不知壯士從何而來,怎會病倒在這小店之中?”

柳林軒道:“我是從北口外南去的客商,昨夜露宿鎮外山間的一座破廟,怎料感了風寒,轉到今日在店中喝了幾杯燒酒便病倒在這裏了,還要多謝老人家搭救。”

白發郎中聽罷臉色大變,搖了搖頭說:“唉,果然如此啊,壯士,不瞞你說,你這不是感了風寒,是中邪啦。”

柳林軒哈哈一笑道:“昨夜倒是撞了鬼,不過我這還不是一樣活著嘛,隻是昨夜鬥鬼出了一身汗,被寒風一吹受了風寒而已。老人家不必擔心“。接著把昨夜鬥鬼一事簡單說與老人聽。

老郎中聽完說道:“壯士,似你這般狀況的病人,今年已經是第二十五個了。”柳林軒這才覺得事情大有文章,便張口細問原委。那老郎中歎了一口氣把這鎮中的事情娓娓道來。

原來離這鎮子北去十裏的地方,從前叫做真仙嶺。那嶺上的破廟幾百年前是個道觀,後來發了場大火把道觀燒個精光,那道觀的道士被悉數燒死,後來鎮上的人重建道觀,從別處請了雲遊的道士來,可傳說那道觀重建以後就一直鬧鬼,後來的道士沒一個能呆的長久的,就這樣久而久之道觀就被荒廢了。後來鎮民們就把那真仙嶺改叫了鎮仙嶺,為的也是壓壓那些道士的亡魂,不讓它們在作祟。於是這些傳說就這麼一代一代傳下來,從萬大夫還是小孩子時起,就常聽老人們提起。

前年春天鎮裏來了一個雲遊的和尚,見那破廟環境清靜,是個修行的好地方,便在那破廟落了腳,準備修繕庭院,把道觀改成寺院,重開香火。那和尚也真是勤勞,自己一個人就開始收拾寺廟,還在廟後的山坡上開出一畝耕田。鎮裏的百姓聽說後都去勸住他,也把那鬧鬼的傳說說與他聽。可和尚總是微笑合十,不予回答。過了一些時日,大家見那和尚,依舊安然無恙。傳說不攻自破,想到廟宇又要重開,又見廟裏的和尚勤懇,就去了很多善男信女幫著和尚收拾勞作。

萬大夫,名叫萬青壺。祖上世代行醫,有兩個兒子,卻都不願與他學習醫術,老大名叫萬鶴堂學了一手蓋房修屋的手藝,生活倒也過得去。老二名叫萬展庭,自幼喜好舞槍弄棒,交了一幫狐朋狗友,平素靠著設賭局做保過活,掙來的錢銀也隻夠與那幫朋友吃喝,眼瞅著年過二十啦,卻一門親事也提不成,媒婆見了都躲著走。

後來那和尚又請萬大夫大兒子去給他修葺廟宇,萬大夫見這是記得積德行善的大好事,就囑咐大兒子用心幹好活,不許向那和尚要一文錢。大兒子生性善良勤懇,每日一早就去給和尚重修廟宇,直幹了二個半月有餘,寺廟各處都修葺完畢,道觀已然變成了寺院。隻剩下大殿寶頂之上有一個房梁未修。要修房梁非是兒一人之力可以完成。萬鶴堂就約了鎮上其他木工瓦匠一起去給和尚修大殿,到了約定的那天,萬鶴堂一大早就去東市與他們碰麵,可巧碰上了老二萬展庭跟著朋友喝了一夜的酒回來,老二扯住老大問清原委,頂著一口酒氣硬是毛遂自薦,要拉著那一幫朋友去給和尚修寶頂。

萬鶴堂拗不過他,隻有放棄去找其他工匠帶著老二一行人,拿了工具和原料,推了大車去了十裏外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