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您這個義妹可真沒白認(1 / 2)

崇明十一年四月三日,皇太後薨,享年五十歲,皇上登基為皇時,加封為“聖母皇太後”,皇上親政之時,為感謝皇太後多年操勞國事,勞苦功高,尊徽號為“孝昭聖母皇太後”,皇太後薨,追封為先皇皇後,徽名為“孝章皇後”,再追徽號為“孝昭章慶聖母皇太後”,

“昭”為“光明”,寓意太後的功德可與日月同輝;“章”是“印記,章程、篇章”之意,大燕太祖本是山村野夫,隻恨前朝國君無能,昏庸無道,弄得民不聊生,迫不得已而揭竿而起,順天意,一舉推翻前朝,建立大燕王朝。

故此將帝王理政就寢的宮殿取名為“建章宮”,以此紀念大燕從“無”到“有”的英雄事跡與風雨曆程。

用“章”字來給皇太後當徽號,更是表明皇上對太後垂簾聽政時業績的肯定,是至高無上、無以倫比的尊榮。

“慶”是先皇永慶皇帝的國號,此時,卻是“章”在前,“慶”在後,是皓天想要表明,太後作為一個國家統治者的地位在前,作為永慶皇帝的嬪妃妻妾身份在後,更是對太後的一種敬仰,也表明在他的心中,母後的地位要遠遠高過貴為九五之尊的父皇。

單單從這短淺的幾個字上便是表明了皓天對太後突然逝世的傷心與悲痛。

太後發喪乃是舉國大事兒,按著慣例,需在燕都皇城內,停靈梓宮,持服二十七日。

因永福宮畢竟後宮妃嬪居住之地,先皇駕崩,太後本應移居到曆代皇太後居住的“長樂宮”,隻因為了垂簾聽政方便,入住了“建章宮”,還政後,也是情勢所逼而回歸“永福宮”。

如今太後仙逝,便理所當然的將靈柩停放在長樂宮內,皇後與麗妃等人領著後宮眾位嬪妃,依舊皇族其他係支的王妃、朝中重臣女眷中有品級的誥命夫人等跪靈。

皇上需現在前朝與重臣們商議如何操辦太後的葬禮,畢竟太後是大燕王朝幾百年來唯一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太後,她的葬禮無先例可遵循,皇上的意思自然是越是隆重越是好,但是剛剛親政的他也不得不“先國後家”,先帝王後孝子,不得不聽取朝臣們的意見。

喪鍾之中伴隨著女子哭哭啼啼的聲音,淌眼抹淚向來都是女人與生俱來的本領,個個都哭得撕心裂肺,傷心欲絕。

皇後本就身子不是很好,太後這一去,傷心必定是有的,心中更是心疼著皇上,加上這沒日沒夜的跪靈,隻怕身子有些承受不住,隻覺得頭重腳輕,一不留神歪了下身子。

麗妃見她如此忙命令道:“來人啊!皇後娘娘跪累了,身子不安,先行送皇後娘娘回鳳鸞宮休息。”

一句話便將皇後為太後傷心為皇上掛心的思緒統統抹去,而是一個耐不住勞累的人,這個罪名可大得去了,在國為不敬,在家為不孝。

皇後輕輕抬頭幽怨地瞧了麗妃一眼,倒也沒答話,隻是心中抱怨自個身子不中用,給她落下個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