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是要拿來送去縣裏的,原本是不打算自己去了的,不過楊大夫替自己看了身體,又開了新的藥,而且中秋後也要去一趟縣裏進藥材,所以就打算一塊去,當做去遊玩,那一鍋鹵汁自己就大有用處了。

另外一鍋鹵過下水的鹵汁,林媛媛就跟阿柱家的打算好了,把它賣給隔壁的張平,張平開的就是鎮上的小飯館,有了這鹵汁,生意自然不用說,不過後期的添鹵,兩人將那些比較難找又可以剔除掉的香料給撿了出來,以後讓張平來找楊大夫買了添進老鹵裏邊,這樣就可以了。

鹵肉的成本太大,但是這下水棒骨什麼的,價格便宜,也很適合到鎮上幹活的人家,能夠吃得起,這鹵汁澆一些在飯上,那滋味別提多美了,沒菜都能吃下一大碗飯,拿來沾饅頭窩窩都可以,就是煮麵放一些那也美味。

而且這樣兩家的秘方也不會泄露了,阿柱家的自然是不在意的,不過林媛媛卻知道自己的有些香料卻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有錢人自然不難,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筆花銷可不小。

晚飯大家吃得可開心了,楊大夫也在外邊掛了牌子明日休息,雖然話是這麼說,不過要是真有什麼,大家也是可以來敲門的。

對於那羊奶火鍋,楊大夫可是非常的滿意,還抓了一些藥材放了進去,滋補的功效更上一層,還不上火,要不是實在麻煩,楊大夫都想著要不要自己也養隻羊,畢竟這鍋子的做法簡單,對於自己這種手藝不好的人而言,也是能夠上手的,而且再過不久天就涼了,那時候點個鍋子就是享受。

這養羊是不可能了,羊奶也不好弄,倒是這牛奶還能弄到,鎮上還是有養牛的人家的,還沒入冬呢,楊大夫已經為自己入冬的飯菜開始操心了,阿元也想著,有時間要注意誰家牛產奶了一定要買些,就是讓自己天天吃都不膩味。

雖然是火鍋,不過林媛媛卻沒有讓林峰準備太多的菜品,畢竟還有鹵肉的,這肉菜實在是不缺了,都是一些蔬菜,隻有那麼少數的幾碟子切得薄薄的五花肉片,不過沒一會就被消滅光了,好在青菜這樣吃也很好吃。

吃飽喝足,休息了一會,大家卻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將早就準備好的材料拿了出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做花燈,雖然花燈可以買,不過大多其實都是自己做的,而且鎮上還有花燈比賽,鎮裏所有的店鋪,每年都要上交一個作品,住戶也可以參加,奪魁的店鋪或者個人可以得到十兩銀子的獎勵。

十兩銀子對於一般人來說還是一筆大數目的,於是參加的人很多,隻要繳納十文錢就可以參加,所以每年都會有很多的人參加,別的村子的人也會趕到鎮上看花燈,擺賣自己的小商品。

每年阿柱家的燈籠都做得中規中矩的,不過卻好在做工實在,雖然沒得過獎,倒是也很受人喜歡,看到自家的燈籠被人稱讚,阿柱就非常高興,當初自己娘子不就是很喜歡自己做的花燈嗎。

而阿元跟楊大夫,隻能說兩人做的花燈不散架就非常不錯了,因為阿元總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可惜兩人手藝都不怎麼樣,於是自從阿元滿十二歲,楊大夫就再也不動手了,免得丟臉,畢竟自己這徒弟想法實在太多,要是一般的燈籠就算了,非要弄得那麼奇特,於是都讓阿元自己動手。

阿元就是有想法,但是動手能力實在是不咋地,不過對這每年一度的活動卻又特別的喜歡,往年都是提前就開始弄了,今年卻留在了今天晚上才動手。

要說這做燈籠,林媛媛其實也就見過,不是很會,但是自己卻有個幾乎萬能的相公,於是孩子氣的林媛媛跟阿元兩人相互結合了對方的想法,然後把製作的過程交給了林峰主導,燈籠的骨架由林峰弄,兩人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那邊阿柱夫妻的燈籠已經快要完成了,用草紙糊好,又將阿柱家自己繡好的燈籠罩給罩了上去,看上去也非常的不錯,十分的古香古色,雖然是比較常見的手提燈籠,不過那外邊的燈罩手藝卻非常的不錯。

這糊草紙紮架子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草紙太厚,光線不好,太薄,罩子套上去之後容易勾爛,架子紮得不穩就會變形,結構安排不好,又容易被燭火點燃。

這邊阿元跟林媛媛兩人在房中按著自己的構想裁剪著燈籠專用的布料,這繡花是趕不及了,而且林媛媛也知道自己那幾分能耐,不過林媛媛有更好的法子,那就是畫畫,畫上去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