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家山第三小學女足為主 男足為輔(1 / 2)

吳家山第三小學女足為主 男足為輔

校園

作者:陳偉

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第三小學,從2003年開始開展校園足球。次年,時任校長袁長春與武漢青訓教父鄧世俊合作成立俊才足球俱樂部,與鄧世俊一同來到吳家山三小的還有他的弟子、蒿俊閔堂兄蒿俊鬆。吳家山三小足球水平自此取得長足進步,接連斬獲晚報杯冠軍、湖北省少兒比賽亞軍等榮譽,成為東西湖區乃至武漢市校園足球勁旅。

在蒿俊閔名揚四方時,其兄蒿俊鬆則紮根校園從事基層足球青訓工作,十年如一日,培養出魏敬宗、龍威、代陳穎等國字號球員。不一樣的領域,一樣的為中國足球做貢獻,蒿氏兄弟成為中國足壇一段佳話。

3月26日下午,在吳家山三小,足球之夜記者與學校現任校長熊強、東西湖區教育局體衛藝處主任郭慶、鄧世俊和蒿俊鬆等探討校園足球的發展方向時,一致認為今後將以發展女足為重點,力爭成為武漢市女足東西湖區訓練基地。在電話裏,蒿俊閔答應出任吳家山三小足球形象大使,以現役職業球員身份出任普通學校足球形象大使,這在中國足壇尚屬首例。

校園足球:推動學校體育整體發展

2003年,吳家山第三小學時任校長袁長春引入由校外專業人士共同開展校園足球的模式,成立俊才足球俱樂部,由鄧世俊掌舵。鄧世俊帶來了自己的弟子童曉星、蒿俊鬆等人,剛來學校時,學校足球場還是一塊雜草叢生、凹凸不平的荒地,鄧世俊帶著教練和學校師生共同鏟除雜草,將地整平,總算有了一塊像樣的足球訓練場地。

據袁長春回憶,當時學校和鄧世俊簽的合同裏約定:三年內,吳家山三小校園足球成績要進入武漢市前六名。然而,僅過了一年,吳家山三小就取得了武漢晚報杯直屬組冠軍、湖北省少兒比賽亞軍等成績。從2005年7月到2011年5月,吳家山三小男足、女足校隊在各類比賽中基本上穩定在前三名,並多次奪得晚報杯冠軍。2006年4月,吳家山三小成為亞洲展望授權學校。自2004年以來,吳家山三小培養、輸送了龍威、魏敬宗、徐勃睿、李雅莉、代陳穎等三十多名足球人才,其中龍威、魏敬宗均入選國青隊,徐勃睿為中甲北京北控現役球員,張口琛、武翔被武漢市足協輸送到葡萄牙留學,代陳穎入選女足國少隊。

2010年,現任校長熊強到吳家山三小履新後,將校園足球的理念進行了升華:足球與學習、品德、習慣息息相關,足球與之不是相互衝突,而是相輔相成,充分發揮足球運動的“益智、健體、育德、尚美”功能。

2011年,吳家山三小成立了體衛藝工作小組,由學校副書記王幸峰牽頭,將足球作為體衛藝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據王幸峰介紹,在足球的帶動下,學校體育運動得到了整體的發展,在全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團體總分連續五年蟬聯第一名。2009年,全校近兩千學生參加武漢市“七彩陽光”廣播操比賽獲得全市第一名。2012年,吳家山三小代表東西湖區參加武漢市武術操比賽再次奪冠,又榮獲全市第一名。在王幸峰看來,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學校重視足球傳統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學生在足球場上提高了團隊意識。

王幸峰在接受采訪時談道:“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將足球傳承好、發展好,一直將足球作為特點來宣傳學校,足球是我們走得最遠的特色之路。”

蒿俊鬆: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搞青訓

吳家山三小在足球方麵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因為足球而讓人了解,使學校在整個武漢市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這在長期分管足球工作的東西湖區體衛藝處主任郭慶看來,這一切都跟當年鄧世俊打下的厚實基礎是分不開的,更和十年來一直在吳家山三小從事足球教練工作的蒿俊鬆分不開。

蒿俊鬆為蒿俊閔堂兄,年長蒿俊閔10歲,與蒿俊閔一樣,蒿俊鬆的足球啟蒙之路也始於武漢市江漢區萬鬆園路小學,在球場上擅長的位置也是右前衛。在萬鬆園路小學,蒿俊鬆也曾入選校隊,與後來在武漢光穀隊踢職業足球的彭波曾是隊友。彭波後來去了展覽館小學,並進入湖北省足校,有了更好的成長環境。相對而言,蒿俊鬆缺乏好的平台和機遇,小學畢業後,蒿俊鬆成為一名普通學生,回到正常的上學之路。

不能實現自己的踢球夢想,但蒿俊鬆的足球夢沒有破滅,他開始通過另外一條路去實現自己的足球夢。1994年,當蒿俊閔進入萬鬆園路小學上一年級時,蒿俊鬆回到母校,給校園足球教練鄧世俊當助教。據蒿俊鬆回憶,當時並沒有把自己當小蒿的哥哥,該怎麼練還是怎麼練,盯小蒿的訓練可能比盯別的孩子還多一些。帶隊出去打比賽時,蒿俊鬆會跟弟弟睡一張床,是那種用課桌臨時拚起來的大通鋪。對足球隊的孩子,學校請了專門的廚師,蒿俊鬆每天會一早起來去菜市場賣菜,供一天所需,待小隊員吃完早餐後再出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