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很多人都開始自主創業。很多推銷員也在想是否自己開個小店麵自己當老板。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多數人都失敗而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雖然找到了人生發展的正確方向,雖然有自信和勇氣去設計自己的將來,但是卻沒有堅持下去,或許他們再堅持一點點,成功大道就在呈現在他們麵前。
這個例子的主人公陳軍就是這樣一個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第一次創業完全是憑一時興起,沒做好準備,就盲目選擇項目,因而很快以失敗收場;第二次創業前,他先做了規劃,然後在實踐中掌握技術,還研究了市場行情,這次他成功了。通過他的創業故事,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像大多數人一樣,大學畢業後,陳軍沒有回老家,留在了太原,迫於經濟方麵的壓力,他隻能先找一份工作。枯燥乏味、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使他感到很難受,這根本不是他所想的那樣,總覺得沒文化的人都能勝任他的工作。那時每天都會感到很鬱悶。在工作了兩個多月後,他就把自己炒了“魷魚”。“我到底想要做什麼”是他那時候一直思考的問題。回家住了一個多月後,他決定開始自己創業,開一家特色鮮花店。父母的態度很明確,不反對也不支持。啟動資金是他麵臨的最大問題,隻好找親戚朋友,在“添油加醋”地描繪自己創業藍圖後,他的叔叔答應提供資金。“現在想起來,那時的我很幼稚,由於盲目決定,自己又不懂得這一行,錢沒有賺到不說,把叔叔的錢也賠進去了,雖然家人都沒有埋怨我,但是,這一回的失敗對我打擊很大,夢想、自信心都被我拋到‘爪窪國’了,那時的我,可以說是一蹶不振,很消沉。”後來,他從書店買回了一些創業方麵的書,針對自己的情況,製定了一個大致的創業規劃。說到以前創業的失敗,陳軍顯得很激動。“我是學機械專業的,根據規劃,我將先從事這方麵的工作。這一次我選擇去了北京的一家機械公司,剛開始,我很不適應,從最基層幹起不說,工資也少得可憐,記得有人說過一句話,有時候再堅持一秒鍾就能挺住,我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挺過來的,為了我的創業夢,我下了不少工夫,別人下班後,我還要看圖紙。一年多的時間裏,我基本上自動放棄了休息時間。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順利成為了技術員,然後是單位的年輕技術骨幹,工資也隨著翻了三倍。在掌握了這些技術後,我毫不猶豫地提出了辭職,回到太原開始了我的第二次創業。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後,結合我在北京掌握的技術,研究了太原小機械市場的需求和走勢後,就開了一家專營小機械的公司,現在效益還不錯。”陳軍一口氣講了自己的創業經曆。創業要吹盡狂沙始得金。
當談到目前有不少年輕人想自己創業但苦於無門的時候,陳軍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和尚,他來到一座很大的寺廟,想跟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師學些真本事。大師問他:‘你想學什麼?’他抬頭看看天空,發現飛翔是一件很自由和愜意的事情,就說:‘我要學習飛翔。’於是,大師準備教他輕功;眨眼間,他看見湖裏有許多鴨子在遊泳,又說:‘我想學水下功夫。’剛擺好架勢,立刻覺得做個大力士似乎更好,可以打敗很多人……可想而知,到了最後他還是一無所長。我認為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創業,在創業初期所擁有的資金、經驗以及專業特長等都十分少。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多元發展,而是想清楚自己最擅長什麼,業貴精專。縱使遇到挫折,也要靜下心來,總結自己究竟哪些做得不對,如何改正。匆忙放棄,或者看到別的行業發展良好就忍不住紅杏出牆,最後隻能像上文中的小和尚一樣,兩手空空。我信奉吹盡狂沙始得金。隻有經過風雨的洗滌,才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創業過程,我認為年輕人創業有自己的優勢,也有局限性。年輕人思維活躍、充滿活力、喜歡接受新鮮事物,通過學校的學習使年輕人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由於沒有進入社會,商業意識、社會經驗、企業管理等方麵都比較欠缺,因此,在創業方向的選擇上應揚長避短,一定要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不要像我那樣,盲目地開特色花店,成功的幾率就很小。其實年輕人在創業前,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麵必須要有一個係統的學習,要掌握一定的技能。現在想起來,如果沒有在北京工作的那一段經曆,我現在並不一定能夠成功創業。當然就山西的年輕人創業而言,現在還缺乏一個理想的創業平台,創業的資本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我認為服務業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我們的生活中已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年輕人創業可以發揚自己的知識優勢,選擇一些需要知識和專業的智力服務,如翻譯、電腦維修維護、家教培訓等,或把軟件設計應用到一些傳統行業、中小企業、商務及商業連鎖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