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者來信摘登(2 / 2)

以上史料證明,陳雲在“七千人大會”上並未發言。“王文”關於“劉周陳鄧在會議期間都發表了有關政治責任應該如何承擔的意見……”等等關於陳雲“發表”的言論,顯然與已經公布的史料不符。難道“王文”依據新發現或新公布的史料?若無新發現或新公布的史料,則“王文”所說即無依據,應當更正。

甘肅讀者王傑

我發現貴刊2013年第3期有幾處差錯:

一、《清華批鬥王光美始末》一文中的“《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張大字報》”這裏多了一個“第”字,應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聯想到1962年的右傾和1964年形‘左’實右的錯誤傾向”一句中的“聯想到”應為“聯係到”。

二、《我寫林彪傳的遭遇》一文中的“謝敬宜”應為“謝靜宜”。

三、第93頁右欄第18行中的“萬裏在1988年3月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才當選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一句中的“副委員長”應為“委員長”。

四、第94頁右欄第17行中的“賓奴親王”一般作“賓努親王”。

廣西讀者李日昶

看了2013年第5期上《我的家人在大饑荒中餓死》這篇文章,聯想到1960年11月我參加黨中央派出的調查組到安徽省宿縣、阜陽、宣城、蕪湖地區調查餓死人的嚴重情況。沒有想到,數十年後現在還有人否認當時安徽餓死人的曆史事實。

我記得,當年中央調查組先到合肥,但那時的省委負責同誌還對我們不講餓死人的真實情況。後來我們就直接下到據信訪了解災情嚴重的幾個地區調查。我們首先來到津浦鐵路沿線的宿縣,下到夾溝、支河兩個公社。走到那裏的農村一看,地裏沒有牛,十幾個婦女在拉犁翻地。再到村裏看,到處是斷牆殘壁,孤兒寡婦,村邊上建立了孤兒院。我們在公社住下,就有人來告狀。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婦女來控告,她丈夫被鄉幹部誣認家中藏糧被捆綁吊打後投河自盡,公婆也因兒子的冤死不久後死了。她帶著幾個孩子到處討飯。還看到一些無依無靠的老人,兒子媳婦都餓死了,不知怎麼活下去。

當時那裏所以發生這種嚴重情況,就是因為大躍進浮誇虛報糧食產量,政府高征購,把農民家中的糧食都挖空了,才發生餓死人的慘痛現象。

我們調查組回到北京後,向中央彙報了那裏的真實情況。1962年初,中央召開有全國縣委書記參加的七千人大會,中央負責同誌對這幾年的“人禍”作了自我批評,同時也對當時向上封鎖消息的安徽省委負責同誌作了嚴厲批評。中央進行了政策上的調整、逐步改變了嚴重的局勢。

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離休幹部,今年89歲。1960年時,我在團中央辦公廳任副主任。

北京讀者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