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戰事多變(1 / 2)

大戰亦如唐城所期待的那樣發生的突如其來,日軍大舉入侵緬甸之後,日軍55師團於越6日,在勃固附近粉碎英軍第7裝甲旅的反擊。**** .2W.英緬軍總司令亞曆山大見敗局已無法挽救,下令進行破壞後,撤出仰光,英印軍000餘人撤往東籲,按照中國遠征軍先期的部署,第5軍先遣第00師抵達東籲接替英軍布防。

英軍敗退之後,日軍又經過一番激戰,於越8日全麵占領仰光並肅清仰光周邊的抵抗武裝。占據了仰光這個優良港口,日軍的軍艦便能就近對入緬日軍部隊提供補給,而此前被日軍擊退的英軍部隊早已經失去了迎戰的能力,隻能一步一步的向印緬邊境後撤。

月6日正是唐城等人趕到畹町的日子,日軍月8日攻占仰光的時候,唐城他們才堪堪趕到曼德勒,加之黃漢舉並不被第五軍軍部的人看重,所以這個大新聞直到月11日,美陸軍中將、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奉命入緬趕到曼德勒指揮中國遠征軍配合英軍作戰的時候,偏居曼德勒城外的唐城才知曉仰光已經被日軍攻占的消息。

隨著戰事的發展們越來越多的中**隊開進緬甸,**第5、第6、第66軍,前後共計超過10萬餘人已經按照原定計劃被調入緬甸。日軍占領仰光之後,隨即兵分三路北進,其作戰計劃以一路追擊撤退的英軍,侵入米內瓦,直趨卡原裏,占領仁安羌油田,截斷英軍退路。一路攻占同古,進逼曼德勒,圍殲遠征軍主力。一路由同古東進東枝進攻臘戍,北進八莫、密支那,試圖一舉截斷中**隊歸路。

英緬軍總司令亞曆山大根據以上敵情,與中、美三方協商決定,對中、英在緬甸部隊,作如下部署。以仰光至曼德勒(又稱瓦城)鐵路為界,由鐵路以東至泰國邊境,為中國遠征軍防禦地區。鐵路以西,為英軍防地。中、英兩**隊,分三路布防迎敵。並計劃在彬文那(又名平滿納)至曼德勒地區,與日軍會戰,以達到圍殲敵人主力部隊的目的。

按照中、英、美三方會談製定出的作戰計劃,西路英軍個軍,轄:第1、17、6師、第6旅、第7裝甲旅等部隊4萬餘人防守卑謬以北,伊洛瓦底江地區,防止敵人北進。中國遠征軍部隊也相應的做出調整,第5軍為中路軍,其先頭部隊第00師到達同古接替英軍第1師防務,防守同古,該軍擔任同古以北鐵路線兩側和正麵防禦,軍部設於漂貝。

新師、第96師則集結於曼德勒東北地區作為遠征軍機動兵力以備不時之需,遠征軍第6軍為東路軍,軍部設於雷列姆,暫編第55師,進駐壘固地區。第49師,布防於孟畔地區,第9師,布防於景東地區,防止降日泰軍從東進攻,及掩護第5軍左側背。原先已進入景東的劉觀龍支隊,進駐孟勇芒林等地,遠征軍第66軍,被布置在曼德勒至臘戍之間,做為遠征軍保衛後路的機動部隊。

史迪威和亞曆山大的聯手指揮顯然和遠征軍先前計劃好的軍事部署起了衝突,在緬南地區英軍部隊大批後撤的同時,史迪威和亞曆山大卻把原本準備集結重兵南下的遠征軍化整為零投進緬南戰場,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把遠征軍重兵壓進曼德勒並伺機南下的優勢變成了添油戰術。從仰光分三路進軍的日軍隻要集結重兵攻其一,原本占據兵力優勢的遠征軍便會被動的疲於應付日軍的進攻,而喪失了自己主動出擊的機會。

遠征軍指揮部裏戰將如雲,不是沒有人看出憂患,可史迪威得到委員長蔣介石的支持拿到遠征軍的指揮權之後,即把遠征軍之前所有製定好的計劃完全置諸腦後。指揮軍隊建功立業,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標。而他當時對中日兩軍的素質、特、戰鬥力均未有全麵了解,在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按照他“具有以最快的速度輕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結論的才能”的個性,進攻戰顯然更符合他的選擇。

史迪威對中方提出的中英協同問題、緬甸地形、後方聯絡、第五縱隊等在緬作戰諸困難均不表重視。他堅持認為,應在同古一線集結中**隊主力,並迅速南下向仰光主動出擊,伺機奪取仰光,取得緬甸保衛戰的迅速完全勝利。在做出一係列決策的時候,史迪威甚至完全無視了日軍正通過仰光港派遣地麵部隊登陸緬甸的事實,更是對日軍可能發動的大幅度迂回作戰也沒有足夠警惕月17日,北上日軍再度發起攻勢,沿伊洛瓦底江北上日軍部隊接連重創英軍,西路英軍一觸即潰,因為右路英軍不斷的後撤,自日軍北上開始,整個緬甸戰場上就隻有其他兩路中國遠征軍還在頑強抵抗,同時還不得不分兵馳援被圍困的英軍。史迪威精心製定的戰術終於造成中**隊被分割使用,一直疲於奔命的處處為英軍堵漏洞,加之由於英軍的拖遝使得中**隊在南線兵力薄弱,最後讓整個戰線開始出現即將崩潰的跡象,唐城知曉這些消息還是因為黃漢舉奉命去曼德勒參加後勤會議獲知的,由於前方戰事的不順,曼德勒的醫院裏早已經人滿為患,黃漢舉現在駐守的這個營地也即將被開辟為新的傷兵收容所。“這是好事,咱們正好能瞞下些藥品。”黃漢舉對唐城這種挖國難財的行徑很是不屑一顧,可唐城卻這是未雨綢繆之舉,黃漢舉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但他知道唐城是不會害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