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玄機暗藏
會開完了,天空又飄起了雪花,零零散散的,並沒有下大的意思,卻讓人有些擔心。馬肇慶怕路上不好走,也考慮到安全問題,問寧樹斌是不是回去算了。寧樹斌興致盎然,沒有就走的意思。馬肇慶便不說什麼了,交代陶如軒安排的緊湊一些。
領導的方向標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產生官場的方向標。可是馬肇慶的這種做法還是有點太不懂規矩了,陶如軒不好說他什麼,便隻好又給黃兆龍表述了馬肇慶的意思。
黃兆龍倒是很大度,說那就安排緊湊一些吧,集鎮上大致看看,然後就去廢舊物質分揀公司。
陶如軒領命,又去給賈清水吩咐了。
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集鎮上已經被清了場,衛生也打掃的幹幹淨淨,就連積雪也堆放的十分整齊。這會剛飄落雪花,張穀便帶著人在街上清掃。孫麗平和派出所的丁俊民沿路維持治安,以防有人突然攔路告狀。不過都大家都換了便裝,看上去便跟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區別。
寧樹斌走在街上還特意問了一個正在清掃積雪的“群眾”幾句話,“群眾”沒有半分慌張,回答很得體,不時說幾句自新一屆黨委班子成立以來,給全鎮帶來的變化。
寧樹斌顯然很是高興,就對身旁的黃兆龍道:“黃書記,看來你們這一屆班子還真是一屆實幹的班子啊。這就很好,算開了一個好局,繼續堅持下去,要讓群眾擁護,不要讓群眾戳脊梁骨;要讓群眾知道鎮黨委政府富民強鎮的決心,不要讓群眾失去對黨委政府信心;要讓群眾看到希望,不要讓群眾沒了盼頭。”
至此,黃兆龍的臉上才好過了一些,急忙表決心道:“請寧書記放心,新一屆黨委班子一定認真領悟寧書記的指示精神,盡快扭轉局麵,帶領王顯鎮的老百姓走出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隨後,黃兆龍在指示宣統委員李順權發給汾城信息的報道稿中,特意將寧樹斌的“三要三不要”進行了重點敘述。縣委宣傳部看到這則報道後,也覺得非常有新意,就給付美玲做了彙報。付美玲就跟縣委辦和政研室聯係了一下,圍繞“三要三不要”將寧樹斌過去的講話整理成了一本鄉鎮幹部基本素養單行本,要求全縣鄉鎮幹部人手一本進行認真學習。後來,市委也覺得這個“三要三不要”講的非常貼切,便在豐源日報上做了專門報道。
至此,寧樹斌便成了一位經常冒雨、冒雪下基層調研的好書記了。年底,豐源市委覺得寧樹斌這一年幹的也不錯,而且汾城經濟也比過去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上繳各種稅費比去年增加了9個百分點,又在吏治方麵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比如敢於起用年輕幹部等等,最終便把寧樹斌作為豐源的先進向省委推了上去。
然而黃兆龍的心思終究在陶如軒的身上,跟黃兆龍說了一句,就又開始詢問陶如軒集鎮的整治情況,又問陶如軒對王顯鎮今後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陶如軒本來不想搶了黃兆龍的風頭,但在這個問題上不說是不行的,一是怕寧樹斌人為自己這個從票箱子裏跳出來的鎮長隻會搞陰謀詭計,於發展之要上沒什麼想法;二是王顯鎮今後的發展終究離不開縣委的支持。
陶如軒便講了起來,但盡量簡短一些,道:“從王顯鎮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存在兩個方麵的發展障礙,一是缺水問題,二是交通問題。我查看了一些關於王顯鎮的文獻資料,發現王顯鎮過去並不是一個缺水的地方,而且可以說是山清水秀,之所以出現現在這種局麵,主要有兩個原因,濫伐濫砍和私挖亂采。濫伐濫采主要發生在大生產那個年代,為了開荒造田,將王顯鎮原有的山林幾乎全部砍伐殆盡。私挖亂采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後,改革發展之初,老百姓多少有些急功近利,對東西兩山的石灰岩進行了大量不科學的開采,嚴重破壞了地表及地下水線。由此才造成了王顯鎮現在的缺水局麵。交通方麵,本來以王顯鎮的地理位置,跟驛馬市毗鄰,基本也就十幾公裏的路程吧,應該是可以四通八達的,但是缺少一條通往驛馬市的路,所以就顯得閉塞了。”
寧樹斌一邊聽著一邊不時點點頭,一副饒有興致的樣子。然而陶如軒卻能感覺他聽的並不是那麼認真。
陶如軒講完了,寧樹斌又問道:“那麼以你的想法,王顯鎮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不管寧樹斌聽的是否認真,陶如軒卻必須認真講。這關係到王顯鎮今後的發展和老百姓是否能夠盡快脫貧致富,便提出兩條相應的對策,一是小流域綜合治理,二是開通一條從汾城到驛馬市的一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