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小流域治理
賈清水卻哼了一聲道:“我有看法頂什麼用,關鍵還是要看領導的。這麼多年了,都是一個神仙一套法,也沒咱說話的份兒。前些年有個口號叫‘一口豬、一畝樹,小康日子不用愁’,大力提倡養豬栽樹,還總結了一些亂七八糟的經驗,也著實紅火了一段時間。當時的鎮黨委書記是方華民,給縣裏彙報的時候吹噓的天花亂墜,說王顯鎮因為養豬栽樹,農民的人均收入已經提高了多少多少,縣裏就以為方華民找到了一條讓貧困地區農民奔小康的捷徑,不僅把王顯鎮的經驗拿出來在全縣其它鄉鎮推廣,還把方華民提到縣裏當副縣長。可是農民奔小康哪兒是一口豬一畝樹就能解決的。因為天旱少雨,農民在丘陵上種的樹死了一大半,家裏養一口豬也因為成本高、見效慢而根本賺不到錢,慢慢也就沒人養了。倒是方華民的縣長給坐實了。後來姚生民來了,又提出‘無工不富’的口號,其實沒什麼錯,可是王顯鎮有王顯鎮的實際情況,勞動力雖然不少,工錢也低,但是沒有水,任何企業都辦不起來。吵吵嚷嚷了幾年,姚生民退了,自然也就不搞了。”
賈清水說著就壓低了聲音接著道:“咱們現在這位(指現任黨委書記張桂樹),來了快三年了,先是說發展藥材種植,見農民積極性不高,又提出說發展苗木培育,結果還是沒搞成。”
陶如軒問道:“那要是以你的意思,鎮上產業往哪個方向發展比較合理呢?”
賈清水就擺手笑了起來道:“我要是知道發展什麼,我就當鎮長了。”
雖說是一句玩笑話,陶如軒卻感覺他其實並不是沒有想法,隻是不想說,就鼓勵道:“賈書記這樣的水平,當個縣長都綽綽有餘。”
賈清水臉上就笑出了一朵花,直擺手道:“不行的,不行的。”卻還是說了起來道:“其實最要緊的一點還是因地製宜,王顯鎮的條件本來就幹旱少雨又丘陵縱橫,單純地發展工業或者農業恐怕都不太合理,要我說,關鍵還是先要解決水的問題,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為中心,以提高生態經濟效益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基本農田優化結構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設為重點,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態經濟功能的半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
陶如軒是學中文的,對賈清水這一套雲山霧罩的理論多少有些弄不明白,但也聽說過一些關於小流域綜合治理事情,就接著問道:“你能具體說說嗎?”
賈清水卻一直搖手,樣子像不想說了,卻依然說了起來道:“我聽當地的老輩人說,往前推七八十年,王顯鎮並不缺水,甚至是個水源充裕地方。那時候人口大概隻有現在的五分之一,丘陵也沒人種植,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林,後來大煉鋼鐵,把山上的樹全伐了,再後來又是大生產,丘陵全部被開成了梯田,水土流失嚴重,地表水位一直下降,原來打井隻要幾十米就能見水,後來一二百米也不見得能打出水。水位越來越深,出水量也越來越小,像北棗林村,原來有四個水井,而且出水量都很大,短短二三十年,四口井枯了三口,現在隻剩下了一口,就這還是出水跟不上,四寸泵換成三寸泵,三寸泵換成二寸泵,現在就一個一寸泵一天到晚不間斷地抽水,才能勉強供應全村人畜吃水。”
“要是小流域治理搞起來呢?”陶如軒接著問道。
賈清水嗤笑了一下道:“也不是我故意要說喪氣話,現在這樣的體製,像小流域綜合治理這種需要數年乃至十數年不懈努力的工程是搞不起來的。時間跨度太大了,一屆政府根本完成不了。現在的領導,我不想說他們急功近利,但能長遠考慮的少。”
陶如軒就玩笑道:“如果能像你賈書記一樣,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應該就可以了吧。”
賈清水勉強笑了一下道:“像我這樣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的,在人家看來就是無能了。”
話說的有些偏激了,卻是實際情況。現在就是這樣,人挪活樹挪死,要是幾十年動不了,那在別人眼裏可不就是無能了。特別是鄉鎮這種地方,有些幹部甚至一輩子都不會動,他們空有一肚子的想法,手裏沒實權,想幹的事情就幹不了,眼睜睜看著走馬燈似得領導們,搞一些形象工程,然後拍屁股走人,也隻能枉自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