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工作的人好像有這樣的一種觀念:你付給我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要樹立不為錢而工作的觀念。
一個鄉間的小木匠,靠600元借款起家,經過15年奮鬥,成為某家具集團董事長,被授予某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他的裝飾材料連鎖店有幾十個加盟讓,分店遍及全國,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那麼,他是如何取得成功,走到這一步的呢?他的經曆有許多特別值得思索的內容,但令人最感興趣的,卻是他說的下麵一段話:“早年幹木工活是很苦的,每天幹十幾個小時隻賺8毛工錢。周圍的同事總是唉聲歎氣。但我隻要看到那些雜亂的木料在手中變成一件件漂亮的家具,我的內心就充滿快樂,於是我就拚命地幹。空閑時別人出去玩了,我還是在幹活,實幹加巧幹,所以我的手藝提高很快。”
他把這看做是積極心態的體現,並且通俗地解釋說,就是凡事先往好處想。是的,是否具有對工作的專注與敬業態度,可以決定你將來的成敗。
有這樣一個故事:茹長得並不漂亮,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計算機打字員。她工作的地方與老板的辦公室之間隔著一塊大玻璃,但她很少向那邊多看一眼,總是低頭忙於打不完的材料,因為她明白,工作的認真刻苦、不斤斤計較是她唯一可以和別人一爭長短的資本。就算在下班後,她也總是抽時間多看點書,充實自己。一年後,公司的資金出現危機,無奈之下,隻好減薪。人們紛紛跳槽,逃離公司,老板坐在辦公室裏深深感覺到人情冷漠。然而茹卻沒有離去的跡象,每天早上依然早早地來到公司,按部就班打字、接電話,為老板整理文件。
一天,茹走進老板的辦公室,直截了當地問老板:“您認為您的公司已經垮了嗎?”老板很驚訝地說:“沒有……”她說:“既然沒有,您就不應該這樣消沉,現在的情況確實不好,可許多公司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而且雖然您把3000萬元砸在了工程上,成了一筆死錢,可是公司沒有死呀!我們不是還有一個公寓項目嗎?這個項目就可以成為公司重整旗鼓的開始。”老板沉思良久。隔了幾天,茹被派出搞那個項目,兩個月後,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先期售出,她拿到4000萬元的支票。兩年後,茹成了公司的副總,幫著老板做成了好幾個大項目,又忙裏偷閑,炒了大半年股票,為公司淨賺了800萬元。
後來企業改為股份製公司,老板當了董事長,茹則成了新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
當你汲汲於眼前利益時,你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機會。如果茹當時也為了薪水低而離開公司的話,那她還會有後來的成就嗎?
生活中,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分得清清楚楚,工作中表現出例行公事的樣子,認為有多少報酬應應有多少付出,因為他們認為:公司又不是我的,我幹嗎那麼勞神費力呢?
他們有的人理直氣壯地認為他們出售的是自己的智力和體力,公司發給自己薪水,解決生存問題,實行等價交換,合情合理,天經地義。
其實在工作中,除了得到薪水外,我們還應該有更高尚的要求:做一個正直的人,盡最大的努力去做最正確、最公平、最能體現你人生價值的事。一個有著良好工作習慣的人是不會隻為薪水而工作的,他們把工作目標當成人生目標來追求,並最終走向成功的彼岸。
不要擔心自己的努力會被忽視。大多數的老板還是有判斷力,比較明智的。為了實現公司利潤的最大化,他們會盡力按照工作業績和努力程度來晉升積極進取的員工,那些在工作中能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人,終會有獲得晉升的一天,薪水自然會隨之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