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當生活瑣事使我們疲憊,當名利誘惑使我們浮華,當失敗的打擊使我們悵然,當愛恨的交織使我們糾結……現實的林林總總一旦成為壓迫生命的負荷,我們就應當學會放棄。有時候,放棄是必要的,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得到。

每天,我們都在匆匆忙忙地為生存疲於奔命,時光流轉間,生命已背負了歲月所積澱的太多的重荷,這時候,我們應該放慢腳步,對過去的人和事、財和物進行審視,放下該放下的,讓輕鬆的心情陪伴我們繼續前行。

大雪漫天的天氣,麵對積壓在枝丫上的厚雪,有些樹木會將枝條向下彎曲,以便讓積雪從身上滑落下來。這種彈性生存的本領,使得它們在惡劣的雪天裏完好無損地幸存了下來。而那些沒有這種本領的樹木,樹枝因承受不住不斷增厚的積雪,都被壓斷了。這種自然界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樹枝彎曲,不是因為屈服,不是因為認輸,而是為了放棄枝丫上的積雪,是為了自己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得以無損的生存,是為了自己可以在冬去春來的季節裏勃發生機!可見,學會放棄是多麼重要。

隨著歲月的流逝,閱曆的增加,再回首那些當年耿耿於懷難以放下的事情,我們會恍然大悟:那些縈繞心間的事情如今真的不再重要。時間的洪流沉澱了一切,歲月的風塵吹散了過往,許多東西都已成過眼雲煙,變得微不足道了。而當年,背負它們前行的歲月,卻讓我們承受得極艱難。

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曾經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擁有所有美好的事物:金錢、榮譽、地位、美貌、健康、幸福等。這時,我們就要學會取舍和放棄。因為放棄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回報。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誌士,為了遠大、崇高的理想而放棄眼前的利益,最終建功立業,名垂青史。陶淵明為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放棄了榮華富貴,追求清靜高潔,而成為流芳百世的“隱士”;釋迦牟尼為了修身養性,不惜拋棄家庭,拋棄一切親情、友情,最終創立了影響人類社會數千年之久的佛教;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為了改造中國國民的靈魂,挽救民族的危亡,追求獨立自主,毅然放棄了就要學成的醫學,拿起了文學這把利刃,刀刀刺向敵人的心髒……事例舉不勝舉,真理已擺在麵前,學會放棄,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才可能取得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放棄、學會放棄。為了成就自己的大理想,就要放棄個人恩怨;為了得到屬於自己的豐碩果實,就要放棄現今盛開著的美麗花朵;為了擁有健美的體態,就要學會放棄可口的甜食和一些珍饈美味;為了偵破某個重要案件,就要放棄一些尊嚴,在當臥底時甘受別人蔑視的目光和肮髒的話語……

學會放棄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這是一種忍氣吞聲式的、忍痛割愛式的尋求結果的方式。學會放棄是一種態度,更是智者的成功途徑。而那些隻拘泥於眼前的小利益而不放眼於將來大利益的人,就是愚者。

生活在競爭激烈、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難免會沾染上世俗的氣息,不過,不必擔心,隻要我們內心深處保留一份淡泊,學會放棄,學會自我調整,我們就會活得輕鬆。有句名言說得好:“永遠不要把過重的負擔放在肩上,你不需要去拯救世界。”當我們累了,倦了,抑或是受到壓抑了,用它來自我寬慰與反思,想想自己是不是該放下些什麼,把該放下的徹底放下,我們才能輕裝地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