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會軒:做中國茶館的“星巴克”(1 / 1)

鄭會軒:做中國茶館的“星巴克”

創新豫商

茶和咖啡沒有優劣,甚至茶更健康;沒落的不是茶,而是茶的商業模式,

茶飲品的海外市場很大,把中國茶的好品質和星巴克的體驗模式結合起來,將荼啡茶開到國外也是我們未來的一個夢想。

2010年10月底,當時天氣很冷,我約了一個朋友在星巴克談話,他很喜歡喝茶,當時他就給我說:為什麼星巴克隻用一杯咖啡就可以在全世界開這麼多店,而中國茶這麼好,我卻找不到一個時尚、現代、便利,類似於星巴克這樣喝茶的地方呢?

我之前做過的項目比較穩定,這個時期我一直想找新的機會尋求突破。

朋友說的其他話我不記得了,但是他說的“星巴克、中國茶、時尚、便利”這幾個詞讓我印象深刻,後來我就開始思考,有沒有機會給中國茶提供一個新的載體,讓顧客用健康、時尚、簡約的方式去消費它?

後來和這個行業的人在一起做了思考交流,當時反對的人很多,他們說中國茶幾千年了,就應該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一直走下去,另外有一些人覺得想法很好,但是風險很大。

雖然有很多不同意見,但我憑直覺看好的方向,就不會有太多顧慮。2012年5月,荼啡茶第一家店在中州大道鄭汴路口的凱德廣場開業,店內並沒有盲目追求古香古色的設計,而是充滿了溫馨浪漫的氣息,目的是讓更多的年輕人用簡約、時尚的方式去品味具有東方韻味的中國茶,簡單說,就是想做一個東方茶文化的星巴克。

當時考慮首先要有一款適合年輕人喝的茶飲品,我希望做成咖啡的模式。通過與華南農業大學對接,我們就出經費,他們做研發,最終完成了產品創新。現在我們的茶飲品包括紅茶卡布、海沫布奇等都很受顧客歡迎。

茶和咖啡都是國際性飲品,為什麼在國內咖啡比茶更能讓年輕人認同呢?我認為與經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文化的遷徙多是先進地區傳播到落後地區,近代西方國家經濟文化超過中國,所以咖啡也伴隨著西方文明的傳播進入國內,而茶文化逐漸衰落,所以說不是中國茶不好,而是文化支撐力不夠。

雖然近年來中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但是中國茶館仍然沒有起色,這主要因為現在喝茶的地方多是高檔場所,抱著具有三千年曆史的茶道、茶文化不放,經常會有相關表演,這讓喝茶的人感到不方便,不隨意,難以貼近大眾消費。

現在年輕人注重體驗,崇尚簡約,傳統茶館從價位上、空間上、消費方式上和年輕人是根本不相符合的,所以說這是茶館商業模式的沒落,造成了距離年輕人的消費節奏越來越遠。但無論如何,茶的健康屬性和國際飲品屬性是不會變的,所以一旦給它一種時尚載體,它一定會發展起來的。

從商業層麵來講,我們認為:第一茶和咖啡沒有優劣,甚至茶更健康;第二沒落的不是茶,而是茶的商業模式。所以凡是適合開一家星巴克的地方,都適合開一家新茶館,這也是我們決定投資這個項目的原因。

這方麵,我們也做了幾種商業思考,第一,做長期規劃,不做短線投資,第一家凱德店開了以後,當時我是做加法,把能用到的元素都放進去,目的是從中間提煉出來我想要的東西。開第二家店時,我們又開始做減法,把無關的東西都撤掉,隻保留了荼啡茶的核心內容。

我們用兩年半的時間隻開了兩家店,做了很深的積累,打造了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為未來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後來僅在2014年下半年,我們就連續開了11家店。

另外我們認為茶飲品的海外市場同樣很大,設想一下,把中國茶的好品質和星巴克的體驗模式結合起來,這種方式在海外是很有市場前景的,所以把荼啡茶開到國外也是我們未來的一個夢想。